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6月0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再见,我的大学宿舍

轻手轻脚直奔黑暗料理

小个个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6月03日   11 版)

    还记得毕业那天毒辣的阳光。白天里,挥汗如雨,忙着把十几个大箱子运往陌生的城市。夜晚,寝室都走空了,我在校园里散步,该告别的都已经告别完毕,只想在最后多呼吸几口校园的气息,来抵御即将面对的污浊之气。

    漫无目的,走着走着才发现,已经不自觉地到了黑暗料理摊前。

    大概每所大学、每个宿舍区附近,都会有黑暗料理。之所以被称为“黑暗中的料理”,是因为要躲避城管,他们总是在夜晚出动,凌晨撤摊。每晚9点,料理老板们骑着三轮车、电瓶车、奇形怪状的改装车,准时从四面八方的夜色中鱼贯而出——原本空无一人的人行道,到形成二三十个摊点的浩大方阵,不过三五分钟时间。

    与黑暗料理的亲密关系,始于读研究生时。

    在巨大而冷漠的城市生存着,念一个以严谨、严肃、严格著称的专业,从此与读本科时的好奇散漫作风作别。白天,往往都在学术中痛不欲生,一头扎进海量古籍和各色图表,渐渐也变得寡言少语。晚上,我与室友作息时间完全相反,归来时她往往已经入睡。习惯轻手轻脚进门,把台灯光线调到最弱,开始写论文。写到一半饿了,便轻手轻脚出门,奔向黑暗料理。

    在属于女研究生的一个又一个无尽的黑夜里,肉夹馍、炸鸡柳、麻辣烫、炒粉皮是我忠实的伴侣。论文什么时候能写完,能不能通过,工作会去哪里,这些通通都是未知数,但是我笃定地知道,刮风下雨也好,40度的蒸笼天也好,每天晚上的那几个小时,黑暗料理都会一直在那里。

    渐渐地,每个经常光顾的摊贩,我都熟知他们的家乡、年龄甚至孩子念几年级——等待美食出锅时,是一天中为数不多的、能和人闲聊几句的幸福时光。

    和我一起光顾过黑暗料理摊的人都会惊叹,深夜12点,我竟然可以一口气吃下两三个人的饭量。常常边走边吃,回到寝室时已经干掉一袋炸鸡、一盒臭豆腐,然后重新坐在电脑屏幕前,咬一口肉夹馍,汁液满满地浸出来,肉汁和香菜的味道完美地融合,立刻头脑清爽,有了继续和论文打攻坚战的信心。到凌晨两三点睡下,躺下时感觉到整个肠胃仍然塞得满满,才能心满意足地睡着。

    和黑暗料理相伴的季节,最爱是夏天。702寝室在没有隔热的顶层阁楼,每天晚上汗流浃背,拎着小篮子去澡堂,而洗完澡后,便是一天中最闲适的时刻:穿着睡衣趿着拖鞋,晃晃悠悠走去黑暗料理。只有在这段几分钟的路程里,我才会观察寝室楼下的假山和鱼池,跟一棵造型独特的树说几句话,在长凳上坐一会儿,感知到头顶沙沙的风。

    最讨厌的梅雨季,一整个月寝室里都湿答答潮乎乎,衣服被褥全生了霉。我熬着夜,胸中无限憋闷,便一头冲进雨中,向黑暗料理摊奔去,一碗麻辣烫呼啦啦下肚,驱走湿寒之气。

    就这样,最困难的日子一天天熬过去。找到工作,通过答辩,准备北上。工作以后,生活在北京最有名的夜宵一条街附近,不开心时仍习惯用美食来麻醉自己。麻小烤鱼吃到吐,却时不时会在夜半归家时,想起宿舍楼下黑暗料理星星点点的灯光。

    待到两年后,我决定离开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最后一次出差竟然是回到母校。时间很紧,晚上工作结束,第二天便要离开。

    半夜11点,开车绕着校园一圈又一圈。便利店还在,只是冰淇淋不再买一送一;不少餐馆换了门脸,喜欢的书店关了门,原本冷冷清清的大学路开起了雕刻时光和猫空咖啡店,变成小清新一条街,走在街上都是年轻的脸,陌生得一塌糊涂。

    最后行至宿舍门口,远远地就看见黑暗料理还在,松了一口气。出门左手边,麻辣烫的大锅冒着腾腾热气,右手边排队人最多的是河南兄弟卖的肉夹馍,并排的是两家炒粉炒面,永远在同质竞争。一盏盏明黄的灯光,次第亮着,温暖如昨。

    我坐在对面的路沿上,看着刚结束晚自习的、看完话剧的、听完讲座的学生一个个走出来,有三三两两说笑的,有要帮全寝室带外卖的,有骑车飞奔而来又匆匆离去的,他们来了又去,就像曾经的自己。

    心里涌起无限暖意,仿佛那些灯光都一点点传输到了心里,依然能在最纠结彷徨时给我力量。一瞬间,我很有跑到马路对面,再去买个肉夹馍、怀个旧的冲动。只是,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地沟油、假牛肉等诸多字眼。

    贪恋地看了几眼温暖的灯光,我站起身来,坚定地走向车门,启动,离开。

    黑暗料理,也许还是存活在黑暗时光的记忆里,最好。

小个个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6月03日 11 版

那四年其实谁都没有忘记
如果可以回到毕业的那一天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室友
轻手轻脚直奔黑暗料理
总有些生活碎片跳出来提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