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社会对从业人员所具备的技术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迫切需要适应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而这恰恰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性矛盾所在。破解这一矛盾,需要高校牢牢把握国家产业发展战略,根据产业和行业需求,加快相关新兴学科建设,扩大应用型、技能型甚至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成为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一些高校坚持“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位,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对产业的高素质人才供给效应不断增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坚持“有特色、高水平的创业型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方向,面向IT产业和行业应用,通过持续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
坚持应用技术大学定位
十四年磨一剑
应用技术大学在很多国家都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时光档案中,应用技术型大学从来都不是新名词,而是学校自2000年建校就确立的办学定位。“实现教育与行业的无缝对接”——这个目标早已深深印在学校创建者和教师团队的心间。“我们在建校之初就选择了走一条‘人烟稀少’的路,我常常对我们的老师说,我们不要攀比,也不去模仿,我们要牢牢把握我们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路越走越宽。”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温涛这样说。
正是凭着这种对应用技术大学的认知和理解,大连东软信息学院14年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从网络学院到独立学院再到2008年首批转设为普通本科院校,“三级跳”的跨越得益于对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的坚持,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执着探索,是对“教育创造学生价值”这一办学理念的不离不弃。
基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专业设置也紧密围绕行业热点需求,并顺势而动,围绕行业人才缺口较大的领域进行专业的调整和建设。2011年,该校围绕国家的物联网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增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2012年,该校又根据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和智能技术产业需求,申报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不仅培养目前高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而且将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和转型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撑。可以说,专业定位上的顺势而动、通过产教融合夯实专业建设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能够保持高水平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如温涛所说:“应用技术大学应当全面考虑未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专业可能产生的影响,根据产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这不仅保持学生所学知识的前沿性,更有助于对学生广阔视野的培养和其对自身发展的长远认识。”
深度产教融合
让学生就业有“位”来
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最重要前提就是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这一方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充分利用东软产业背景和大连软件园的环境优势,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专业课程建设、资源建设、师资建设以及学生实践实习和就业方面实现了充分的互动融合,让学生在校能够学习行业应用前沿。很多学生大三就已经被企业“订”走,顺利就业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刘雅帅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大四的学生。她在去年3月就已经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进入惠普公司实习,因为在实习期的优秀表现,她即将成为惠普的正式员工。“就业难与不难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拥有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具体要求,我很庆幸在校期间能够学到很多前沿实用的课程,更感谢校企合作这个平台带给我的机会,能够进入五百强公司感受独特的企业文化,我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充满期待。”提到未来,刘雅帅显得自信满满。
像刘雅帅这样通过校企合作项目顺利就业的学生在这里比比皆是,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为例,该系实施与国际接轨的“CO-OP”教育计划, CO-OP(CO-Operative Education)是由大学、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关注学生、用人单位和大学之间的关系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和高质量工作机会,为用人单位培养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掌握先进技术的优秀毕业生。据了解,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合作的CO-OP企业有40余家,全系大约有35%的学生会通过考核进入到CO-OP计划中来。此外,随着校企合作不断走向纵深,电子工程系还获得美国Mentor Graphics公司捐助的商业价值达9000万美元的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EDA)平台。目前,该系拥有Mentor Graphics、Synopsis、Xilinx、Altera、Intel多核嵌入式、Toshiba嵌入式等多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教学实验室。今年5月,该系又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德州仪器共建智能联合实验室,为在校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由于校企深度互动融合,电子工程系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愈加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大学与区域经济共生共荣
助力产业发展
IT产业是“人才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的产业,人才资源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背景下,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新兴产业上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及国家产业链价值的提升,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2009年,该校成为大连市高新园区“区校一体化建设”的三所高校之一,与园区内其他高校和企业在科技、产业、人才、教育和环境等五大领域开展全面合作,运用各自优质资源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旨在促进高校教育科研事业健康发展、推动区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已经于去年年末就顺利进入五百强公司埃森哲实习的兰杨也是东软一名大四学生,她的家乡在四川省自贡市,和所有的川妹子一样,她有着家乡人特有的热情活泼,更有着南方姑娘的温婉细腻。2010年喜爱计算机专业的兰杨离开家乡来到大连,开始在东软信息学院的学习生活,刚刚走入校门的兰杨没想到在这个美丽的城市自己不但经历了美好的大学时光,还开启又一段崭新的职涯生活。实习期结束后,兰杨将转为正式员工,同宿舍的室友有一位留在大连IBM,其余两位一人准备到上海发展,另外一个会去日本学习深造。未毕业就已经拥有了职业经历的她已经完全融入这个城市的节奏和步调,她将在这里开创属于自己的梦想和生活。
大连这个被很多人向往的浪漫都市,因其在软件产业方面的卓越成就,而拥有了“软件名城”的新名片,目前大连软件园已成功实现了软件企业和人才的高度聚集,推动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并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成功标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作为与大连软件产业共生共荣的大学,已经为社会输送了3万余名毕业生,其中50%左右的毕业生留在大连发展,他们中的很多人还会在闲暇时间回到离自己公司很近的东软校园,和自己的老师聊聊工作和生活,回忆一下自己大学的时光,在他们看来,他们好像从未离开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