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业大学创办于1955年,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兵工特色鲜明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多层次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长期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根本,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发轫兵工,特色鲜明。西安工业大学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配套项目,是我国兵器行业部署在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学校长期隶属于兵器行业,军工特色鲜明。1999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201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签署协议,共建西安工业大学。
在近6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积淀了“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办学传统和“敦德励学,知行相长”的校训,凝练出“注重工程实践,突出制造技术”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面向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成绩显著。196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文教群英会”。学校作为先进集体参加大会、介绍办学经验,并被授予“全国先进单位”称号。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学校的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愈加凸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和科技成果奖;获批国家级工程中心、实验室等。2007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赢得广泛赞誉。
创新发展,成果丰硕。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建构了完整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形成了优质教育资源,已经成为一所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目前,有12个学院和2个教学部(中心),在校研究生20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1.9万余人,占地1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8.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9亿元,馆藏图书177万册,并辅有完善的电子文献资源。有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涵盖9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涵盖62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有55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为重点,文理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以博士授权学科为主干的学科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彰显了办学特色,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授权领域涵盖所有本科专业。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近1200人,教授、副教授55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0余人,教师学缘结构合理。涌现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陕西省教学名师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突出贡献专家、三秦人才津贴专家16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省“三五人才工程”、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及省“四个一批”人才9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人;其它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称号20余人。国内外双聘院士12人。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在陕西、河南、河北、江苏、重庆等18个省份一本招生。
近年来,学校锐意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有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6个陕西省名牌专业、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成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5个。建有4.3万平方米的工程训练基地,有各类实验室176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76个。
学校于2008年启动“根植企业行动计划”,于2010年成立教改实验学院,开设教改实验班。实验班推行导师制,实行校企联合培养,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等20余项。书法本科专业教育颇具特色与影响,两次获得中国书法兰亭教育奖。
学校面向国防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现有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3个省级重点学科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建有中白(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人民政府与白俄罗斯教育部)高技术合作研究中心。有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和“陕西作家创作研究基地”等16个。目前,学校承担着863、973、国防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际合作计划等各级各类项目近千项。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成果在国家国防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制的铝基复合材料活塞已装备在5种新型主战坦克和装甲战车上,参加了国庆60周年阅兵式。
学校建有一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每年设立100万元大学生创新基金,培育学生的工程素质与创新能力。2012年,学校被陕西省确定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学校按照“训练工程化,实验综合化”的要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重视课外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意识。大学生创新活动蓬勃发展,在全国、省级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2005年以来,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等赛事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5项。在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部主办的“兰亭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奖150余次。
学校大学生女篮保持传统优势,在各类大赛中屡创佳绩,曾荣获大学生世界五球锦标赛冠军、第四届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超级联赛冠军、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亚军。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了新形势下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融会贯通、将教育教学环境、对象、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要素统而筹之、促进大学生成长、成熟、成功、成才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于2008年创新性地实施了以“价值目标、学业目标、生活目标和职业目标”为基本内容的大学生目标教育与实践活动。广大学生普遍受益,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学校施行教师、干部联系学生宿舍制度,为学生排忧解难,助力健康成长。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组织社会实践团队100支以上。学生深入城市、农村、工厂、企业,开展形势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就业见习等活动。坚持开展“阳光蒲公英”关爱农民工子女帮扶活动,开展寻访校友成长足迹活动,选拔优秀学生到政府见习。
学校建立了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综合奖学金、学校单项奖学金等完备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体系,还设置了兵工研究所奖学金、企业奖学金、校友奖学金等10余个类型的社会奖学金,并有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等助学措施。学校每年还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助理岗位,鼓励和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近年来,本科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多次被评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并成为陕西省属高校唯一一所入围2011~2012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80强院校。同时,涌现出一批创新创业典型。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8万余名毕业生遍布国内外,不少人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行业的技术骨干或大型骨干企业的负责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在行业人才质量评价中认为,西安工业大学的毕业生“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企业留得住、用得上,不少毕业生很短时间内就能脱颖而出,成为企业重要的技术骨干。”一项调查显示:有百余名毕业生在兵器行业企事业单位担任主要领导。
学校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台湾地区等35所大学签订校际交流协议,开展的“4+1+1”硕士项目、“2+1+1”与“2+2”本科双学位交流项目、赴台短期交流项目和赴美日等国暑期实习项目等受到学生的欢迎。近年来,学校先后为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培养留学生。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学校党委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校党委多次被陕西省委教育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引领科学发展,实现了从校园文化建设到文化校园彰显。近年来,荣获教育部、陕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优秀奖1项。
学校连续10年被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还被评为“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研究生培养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研究生创新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先进单位”、“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先进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等。
展望未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学校将大力弘扬兵工精神,坚持内涵式发展,着力建设“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