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拉克陷入自美军撤离以来的最大动荡中。反政府武装与安全部队持续爆发激烈冲突,并相继占领了伊北部重要城市摩苏尔和提克里特,致使伊拉克安全局势急剧恶化。由美军一手训练出来的装备有M1A1主战坦克、武装直升机等先进武器的伊拉克政府军,面对仅有皮卡、AK47步枪、火箭筒的武装分子,被打得丢盔弃甲不说,甚至还有上千人脱下军装,束手就擒。
战略,究竟是“平衡”还是“失衡”
回想10年前,美国企图“一箭数雕”,通过伊拉克战争彻底消除萨达姆政权威胁,控制伊拉克石油,扶持亲美傀儡政府,打造民主样板,进一步“平衡”中东力量,控制中东。同时也向全球昭示,美国有能力迅速、轻松地摧毁任何“拒绝按美国规则行事”的国家。
作为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仅次于越南战争的对外战争,伊战不仅使美国民众蒙受了巨大痛苦,付出了沉重代价,而且带来了各种“后遗症”。加之伊拉克民主化重建进程缓慢,伊国内持续动荡不安,上百万民众流离失所。美国在巴以问题上长期处事不公,让美国成为穆斯林世界的公敌。就连美国国务院也不得不承认,“美国形象”问题是美国面临的一个长期挑战。外界公认,伊拉克已经步越南后尘,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海外包袱之一”。
美国发现了错误,而改正错误的最好办法就是离开伊拉克。美国人意识到,伊拉克早已从鸡肋变成啃不动的硬骨头。美军无法有效控制伊拉克局势,无法完全实现当年的政治、经济目标,他们的到来也根本无法带给伊拉克人一个繁荣、稳定、民主的社会。
2011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夏威夷抓住主办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的机遇高调亮出“转向亚洲”战略。美军开始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撤出,同时寻求外交政策新亮点。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在各种“平衡”之中,美国正将亚洲装修成表演场,展示肌肉,上演“健美秀”。各种以不断增长的军事存在为特征的“再平衡”,无疑会打破原有平衡,无论中东、亚太都是如此。毕竟,世界太大,美国要重返亚洲,欧洲、中东必然就会出现真空,在战略上究竟是“平衡”还是“失衡”,恐怕只有美国人自己心里明白。
为难,究竟是打还是不打
2003年5月,美国在推翻萨达姆政权后,宣布解散伊拉克前政府军。同年6月,美国开始着手组建新的伊拉克安全部队。这支由国民卫队、警察部队、反恐部队、海岸警卫队和空军部队组成的伊拉克新军成立之初,就被美国寄予厚望。但在2004年的费卢杰战役中,伊拉克新军首次亮相配合美军作战,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其作战能力甚至远不如反美武装力量。如今,当年的情形再次上演。
可以说,在美国的帮助下,伊拉克安全部队已经从一支自由涣散、毫无战斗力的军队逐渐成长为一支职业军事力量。但也正因为此,伊拉克军队在包括情报、空中支援、医疗以及后勤等方面十分依赖美军,有时甚至到了离开美军就不知该如何行动的地步。
由于战后伊拉克国内失业率高达60%,不少伊拉克人申请加入新军都是为生活所迫。许多士兵参军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拿到每月不到60美元的补贴以养家糊口,根本谈不上“保家卫国”。
相比入伍动机不纯,更严重的是,伊拉克“民兵武装”林立,教派冲突各方往往拥有各自武装,作战能力丝毫不亚于目前的伊拉克军队。特别是在伊军组建过程中,一些民兵武装趁机组织人员加入。这些人员表面上是伊拉克士兵,暗地则效忠于各“民兵组织”,甚至参与各种暴力活动。
由于军队不给力,伊拉克已正式请求美国派兵支援。然而由于担心平息叛乱会付出巨大代价,一旦军事行动结束,伊拉克又会重蹈覆辙陷入内乱,所以奥巴马尽管宣布了援助伊拉克安全部队的一揽子方案,但至今仍坚持不发动空袭,也不向伊拉克派兵,奥巴马称美方掌握更多叛军情报后,将视局势发展采取有针对性的精确打击,并强调“美国作战部队不会重返伊拉克打仗”。
也许,美国已经从伊拉克战争中记取了教训,那就是切勿轻起战端。发动战争或许很容易,但要想获得完美结果,并非易事。
伊朗,究竟是防范还是合作
有意思的是,近来的伊拉克危机引出了一大话题,那就是美国与伊朗这对宿敌合作的可能。
我们知道,在推翻萨达姆政权过程中,什叶派和库尔德武装开始壮大起来。2003年夏季,当时在巴格达的美国官员们解散了萨达姆时期的军队,这致使约20万名老兵失业。萨达姆时期伊拉克军队主要由逊尼派军官主导,旧军队解散后什叶派和库尔德人获得了主导权。这些新上任的军官都是以前的宗教团体领袖或者少数民族武装领袖,而原先就有的一些民兵武装也被整体改编成了新军。
目前的伊拉克军队内什叶派和库尔德人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逊尼派武装分子反对美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逊尼派穆斯林认为武装分子是唯一能够保护他们的安全力量,有些人甚至认为逊尼派武装分子是合法武装。
而此前,尽管美国军方指挥官宣称伊拉克新军内军官的比例与伊拉克各派别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接近,即60%的人是什叶派,20%的是逊尼派,15%~20%的是库尔德人。但是实际上士兵中什叶派所占比例很高。因此,随着美军逐步开始撤军,因派别问题发生内战的种子已经埋下。这也是这次以逊尼派为主体的反政府武装能够节节胜利的深层次原因。
也正因如此,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体的伊朗表示不能袖手旁观。伊朗总统鲁哈尼就扬言不惜一切保护什叶派圣地,直截了当地为出兵伊拉克铺路。这其中除了宗教因素外,恐怕更牵涉国家利益。当年萨达姆的入侵触发两伊战争,成为伊朗人惨痛的回忆。假如逊尼派再次控制巴格达,伊朗未来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
的确,伊朗的表态让美国十分纠结。虽然由伊朗出手,美国可坐享其成,但一旦容许开了先例,美国也担心伊朗日后再以什叶派遭打压为借口,向巴林或沙特阿拉伯等逊尼派政府动手。 当前,两伊平衡被破坏,伊朗少了伊拉克的羁绊,影响力大增。加之美国对以色列的控制力下降,与中东许多国家的关系被削弱。美国与穆斯林的矛盾急剧加深,即使是温和穆斯林国家也表示出对美国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伊朗更多的是防范而非合作。
所以,从目前情况看,“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把伊拉克的安全形势稳定下来,还是要靠政治智慧,那就是伊拉克的安全部队不能成为某一教派、某一政治势力的力量,而是真正成为一支伊拉克人民的军队。如果伊拉克军队能够在人民的心中树立这种形象,伊拉克安全部队是有能力维护伊拉克稳定的。
伊拉克,究竟是“样板”还是“包袱”
这次伊拉克危机显示,战争牵连着阿拉伯国家深处的内部矛盾。反恐战争的局势随时有逆转可能。对美国而言,最理想情况是寄希望于伊拉克政府军独力击退武装分子,否则一旦有境外势力介入,几乎肯定会引发混战。
伊拉克今天的乱局,美国难辞其咎。美军还计划年底从阿富汗撤兵,到时阿富汗一定会成为第二个伊拉克。尽管战争使伊拉克赶走了一个“暴虐”的统治者,但并没有给这个国家带来安定、和平以及发展的机会。
1970年代,伊拉克曾是中东地区最强势的国家之一,即使在两伊战争期间,它的实力与地位依然不可小视。但如今,伊拉克连自己内部的安定都无法实现,经济完全崩溃并被外来势力控制,人民连一个正常的生存环境都无法获得。
据美国学者研究统计,自2003年以来,几乎三分之一的伊拉克教授、医生、药剂师和工程师已逃往国外,数百名学生及教授被杀害或遭绑架,伊拉克的大学几近瘫痪。特别是医学界灾难深重,2000多名医生被谋杀或绑架,另有约1.2万人已逃离该国。战争造成200多万伊拉克人逃离该国,170万人成为“国内流离失所者”。这种大规模的出走,是中东地区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造成混乱以来最大的难民危机,它不但加剧了伊拉克国内的混乱状况,更严重威胁到中东地区的稳定。
此外,无穷无尽的教派冲突,没完没了的汽车炸弹,使伊拉克精神病院也人满为患,战争留给了伊拉克人民深深的伤痛。
事实上,效忠于自己的民族宗教派别而非国家,是很多伊拉克人的真实想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伊拉克的什叶派政府最终能否清除极端武装,关键在于能否与逊尼派实现广泛和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长治久安。
(作者单位:解放军边防学院)
齐耘 孙晔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