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澳门读书,其实是我绝对没有想到的结局。当年在高中意气风发,眼光也格外高,不料高考成绩一出,如晴天霹雳般炸醒了我好高骛远的荒唐梦,手忙脚乱地择校后,我来到了澳门。
澳门理工学院是澳门两所公立综合性高校中较小的那所,有可能是全中国招收一本学生中最小的学校。校园大小不及中山大学珠海分校门前的草滩,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地安插着6个院系超过20个专业。每个专业都只开设一个班,学生一般不超过30人,而某些课程则会把这30人再分为15人左右的小班,以便于老师熟识了解,照顾好每一个学生。因为小班授课,教授们有足够时间仔细批改学生的作业,帮助他们逐个改正错误,一堂课一半的时间,老师都会用于一对一的单独辅导。
我的授课教授平均每节课都要花费10分钟来单独帮助我找出bug,修改程序。到了写论文的阶段,我的指导教授Linda不收分文地带我写论文(因为某些原因,学校不会给她报酬),并没有因为在我身上无利可图而忽略我、漠视我,而是给予我力所能及的最大帮助。当论文遇到问题或瓶颈时,我总能迅速得到老师的反馈和指导,授业解惑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在澳门,学生们总是对教授直呼其名,用略带亲密的语气称呼英文名,老师们也更愿意享受和年轻人的平等友谊而非等级森严的师生关系。然而,这种亲密并不代表毫无尊重,澳门人的尊师重教情结远远超过内地。在这个失业率不足1%、文盲都能轻而易举找到工作的小城,“读书无用论”几乎绝迹。父母也许自己读书很少,却很愿意让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并以此为荣。融洽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使学习变成一件更容易亲近和享受的乐事。学术上,教授是我的恩师,生活中,他们则是朋友。
学校的设施很齐全,并且几乎所有设备都对全体学生开放。如果不想去图书馆可以借一个教室自习,甚至电脑教室也可以借来使用,手续也很方便,只需要拿学生证去保安那里登记。免费打印机只需要自己备纸,扫描仪免费使用。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储物箱、电动车位的租借都不用钱。学校每年都会召开两次见面会,一次是和校董事会,主要解决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的问题。有一年有学生提到英语课难度不够,下个学期开学时,英语课的难度就明显上升。另一次是和总务部,学生们可以抱怨食堂太贵,或者厕所漏水这些小事。有一次抱怨学校太小没有游泳池,学校便在澳门东亚运动会的游泳馆租用了两条泳道,免费提供给师生。
由于澳门政府的财力雄厚和尊师重教的风气,学校每年都可以得到上亿澳门元拨款。学校很小,没有地方扩建,用不完的钱就变成了老师的高薪和各种高级软件系统和学生的各种福利。为了电子商务专业的30个学生,花费数十万澳门元购买了SAS、SAP等电子商务方面的系统;为了电脑系和电子商务系处理大数据时对运算速度的要求,将电脑更换为新款一体机;惠及全校的图书馆资料库和其他硬件设施的更新,更不用赘言。学校对学生的课外活动也会给予充分的支持:每年大大小小几十次交流访问活动;参加烧烤联谊活动、晚会、运动会,学生们几乎不用花一毛钱。我去年暑假有幸去澳大利亚交流半个月,住在寄宿家庭里,自己只花费了机票钱,其他的费用全部来自学校的资助,甚至办护照的钱都来自学校。
我们学校的教授只管教学,不会干涉和参加管理与后勤工作,作为一个公立学校,有专门的政府公务员组成学校的后勤和行政部门,一切鸡毛蒜皮的事儿都可以找他们解决,师生只需醉心于学术就可以。老师们几乎都有业界工作经验和企业背景,他们敏锐地捕捉着现实社会的潮流,不断更新讲义和课件。学生们可以对老师或者考试结果提出异议,可以直接向课程主任联系,或者直接向学校投诉,更有甚者,可以直接向澳门政府高等教育办公室(相当于教育局)投诉。学校董事会、学生会和职工会三权分立,都是平等的独立法人,学生会不屈居于某某指导员或校领导之下,学校的行政人员只能为学生会提供支援和帮助,而没有权力对其指手画脚,进行管理和领导。
校长把这种教学氛围概括为“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强”。虽然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澳门是赌城,但教育的成败关键不在于城市是否灯红酒绿,而在于学生是否拥有并固守“笃志好学”的心灵。
王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