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7月0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记者手记

80多年起伏,云变宽

本报记者 庄庆鸿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7月04日   03 版)

    下过雨的红泥路满是坑洼,记者数了一下,8分钟里,载着褚时健的白色小车拐了32个弯。

    很难想象,一对87岁、81岁的老夫妻,还频繁往返于这样的山路上。有的人在哀牢山里等了他一周,也无缘一面,被称为“云深不知处”。

    在见到他之前,记者知道他是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烟草教父”、全国劳模、曾年创利税近200亿元,也因贪污罪被判无期徒刑,震惊全国。女儿在狱中去世,被他称为人生最谷底的时刻。而现在,他重新成为亿万富翁,人们带着敬重,用他的姓重新冠名35万株冰糖橙。

    见到他时,第一印象是他从“褚橙”的网络照片上“走”了下来。穿着简朴,不带宣传的意味。他每天的真实情况就是:一件松垮的旧圆领衫、浅灰色裤、一双运动鞋。只是实际的脸色,比网络照片上晒得更黝黑。

    这里也没有众人想象中的“豪华庄园”。一个两层砖楼的小院,褚老和老伴马静芬坐在果园工人中间,在矮桌上吃饭。虽然不缺荤菜,但褚老夹的最多的是土豆丝。他自己浇上点辣子、鸡汤,再夹一筷子。

    两年前的媒体报道中,他还能“几步迈上田埂”,而今,他扶着司机的背慢慢走到果树边,嗓音低沉喑哑:“把枝扶起来,我看看,挂果了没?”

    他关心的是田里的橙子,但很多人为了橙子以外的事,千方百计找他。

    记者待了一天,就目睹了多个来自不同省份想“求见”他的年轻人,目的五花八门。有想和他合作电商的、想求字的,还有想“留在果园里扫地”的。他正眼都不看,一板脸,不怒自威。但是到了一家果园农户门前,他摸着这家小姑娘的头,笑着直问:“几岁啦?上学没?”

    而在“褚橙”出名之前,很多人对他背过身去。

    他回忆,种橙的第一年,一过完春节,农户就走了大半,只剩三四成。“果园一天工资12元,不如在家干。我们只好去更远的村里,找更困难的农户来种。”但现在,每有一家农户因故退出褚橙基地,就有20~30家农户排队要来。每家的月收入能到3000多元。

    即使他把橙子种好了,市场也曾毫不买账。“一开始,得求人买果子。我老伴去杭州参加展会,带了两吨果子,多少人路过,都不买一个。但是终于有人吃了一个,第二天就带了卡车来,把果子全买下了。”

    也有人在困境中伸手帮助,借给他启动资金。“我的朋友是凭我自己的人格相处来的。我跟朋友说了,万一搞不好,我赔不起。朋友说不怕你借,也不用赔,别有压力。但我有压力,算了要八九年才能还完,最后是3年还完的。”

    他不是没遇到困苦,而是用认真打败它们。

    现在种橙的新平县,也是他摘了“右派”帽子后,当榨糖厂厂长的故地。“当时这里一年亏七八万元,厂长走马灯似的换人,让县财政很头疼。但是我混不来日子。”他发现“炼一斤糖,要烧5斤4两煤”,他来之后,能耗降到了8两煤。“要找得出原因,还要有责任心。有的人觉得亏不亏都是国家的钱。如果大家抱这态度,做事就不成。”

    他说,他想告诉年轻人:“事情不断在变,要做有心人。”

    研究果园有机肥的青年技术员李师傅说,褚老平时从不发火,除非你没完成他说了多次的技术问题。“他会亲手捏起鸡粪,看看有多少水分。”在园子里的年轻人眼里,他是认真的“褚爷爷”。

    褚老向记者说起,6月27日夜,一个30多岁的山西人守在他家门口,说“只要见你一面”。老人说“今天很累,不见了”,年轻人一直不走,“说着说着就跪下了”。

    但接下来那个年轻人的话,让褚老没想到:“他说他已经打定主意自杀,但看了关于我的事,看我那么大年龄还在拼搏。说他想通了,自己这么年轻,遇到点困难不应该要自杀,说完就走了。”

    如今,这对老夫妇的言行,不时让旁观者感到,他们还年轻。

    褚老会很自然地谈到“30年后”。老伴马静芬在小院里放着百余个塑料花盆,记者到访时,看到里面都是新种的小菊苗。雨过后,山中暮色袭来。褚老和老伴、作业长、技术员们,坐在褚橙基地的门口闲话。放眼望去,近处是果园,褚橙还是青的。

    远处就是云雾缭绕的哀牢山脉。褚老抬起头,对跟随他十来年的老作业长说:“看,云变宽了。”

    当时,四周只有鸟叫虫鸣。经过那么多人生起伏,他还是可以看云了。

做官,还是做法官?
褚时健对话中国青年报:“人生很多事,不是一条直线”
80多年起伏,云变宽
有官员因“抄袭网络文章”被处分
检察机关前5月对7名省部级 职务犯罪嫌犯立案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