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6年,200多位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中国审计师,在联合国的20多个机构,掀起了若干场中国式的审计风暴。
他们把发现的500多个问题,综合成163份审计报告和审计建议书,提交给联合国大会,促进联合国预算管理和内部监督机制的改进。
7月24日,中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卸任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审计委员会评价说,中国审计团队通过财务审计改善了联合国的治理结构。
联合国审计委员会成立于1946年,负责对联合国进行外部审计。其委员由联合国会员国最高审计机关的审计长担任,中国审计长从2008年7月开始担任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其后的6年,联合国审计都由中国审计长领导的团队负责。
一开始,一些国家对中国审计署担任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还有顾虑,认为中国的审计工作起步晚,1983年才建立了专门的审计部门,这个年轻的机构是否有能力审计联合国。
但对中国来说,参与联合国审计的理由也很充分:目前,中国分摊联合国会费的比例为5.15%,分摊维和经费的比例为6.64%,是联合国成员国中第六大、发展中国家最大的会费摊款国。
6年中,中国审计师在对联合国20多个机构和项目的近200次审计中,共发现各类问题500多个,主要包括:一些机构多报人员编制和飞机等重要资产需求,但同时人员长期空编、花费巨资租赁来的飞机长期停飞;有的机构招标采购不规范,低价中标后违规大幅调升合同价格;有的机构资产管理混乱,一边大量库存,一边持续采购,上亿美元资产长期闲置;有的机构对其筹款单位疏于监管,筹款单位不仅留用超过25%的慈善捐款用于高额薪酬和管理费,而且还大量滞留应缴联合国机构的募捐款项。
审计结果引起联合国管理层的震动,促使联合国核减人员编制1500多人、核减飞机部署16架。6年来,审计直接为联合国增收节支超过5亿美元。
参与联合国审计的审计师告诉记者,除了查找经费使用中的损失浪费外,中国审计师还试图从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披露的准确性方面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联合国公开透明。审计人员在对维和行动进行审计时发现,维和预算中有3.2亿美元不实,于是向联合国提出审计建议,直接推动了联合国修订预算编制办法,使预算编制更加精细、明晰。
中国审计人员在联合国审计舞台的6年间,还有一个重要贡献——推动联合国建立了财务问责机制。中国审计师建议,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高级官员的考核问责体系。联合国最终出台规定,确定当年审计整改率不达标的高级官员不能通过年度考核,这个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和问责到位。
此前,联合国授予刘家义“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奖”,以表彰他带领的中国审计师团队,通过实施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审计,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突出贡献。
本报北京7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