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8月2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高职“零投档”危机如何应对

熊丙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8月25日   11 版)

    高职学校遭遇“零投档”,这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从2010年起,有的高职院校(以及少数二本三本院校)在招生时,就遭遇“零投档”,几年下来,这一问题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恶化——遭遇“零投档”的高职院校有增无减,且出现这一现象的省份也进一步增多。

    有舆论认为,这是由于生源减少所致。其实不然。今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比去年增加27万人,高考录取人数698万人。以此计算,就是所有学校都完成招生计划,将有241万学生无法进入大学,因此,高职院校遭遇“零投档”,并不是简单的生源问题。这与高职教育的地位、高职院校的特色与教育回报,以及目前的招生限制有密切关系。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但总体而言,高职还是被视为低人一等的教育,这在按批次先后录取的高考中尤其明显,有的考生上了高职高专线,却放弃填报志愿,选择复读以期来年考上本科院校,毕业时获得学士学位。这样的学生,据统计,每年至少有50万人。

    高职院校的就业率近年来一直不错,但这并没有构成对考生的吸引力,除了地位不高之外,高职院校本身的办学质量和特色,也是重要原因。在各地的高职招生中,也不乏生源充足、录取分数超过三本线的院校,而这些院校,都有共同特点即专业特色鲜明、就业质量和满意度高(不是就业率高),这和“零投档”院校形成鲜明对比。大多“零投档”院校,在办学方面,无特色、无口碑,有一些考生和家长认为,上这些高职院校,学不到多少知识和技能,不过是混毕业,然后找个高中生就能胜任的工作。

    对于地处中西部、又是民办的高职院校来说,在学校缺乏区位优势、学费又较高的情况下,没有办学特色,学校办学陷入困境是在意料之中的。或者说,这些学校应该在办学质量、办学特色上更胜一筹,才能扭转区位、学费劣势。但遗憾的是,这样的高职院校并不多,于是,中西部地区的高职院校遭遇“零投档”的比例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还有一些学生想上高职院校而不能——分数线未达控制线,这些学生由于在内地无学可上,复读提升的希望也不大,只有选择出国留学,这是目前“垃圾留学”的重要组成。那么,为何不开放高职招生,实行宽进严出呢?

    要让高职院校度过“零投档”危机,必须直面这背后的真实问题,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以笔者之见,出路有三。

    其一,消除一系列歧视高职高专的制度,包括取消高考招生中的一本、二本、三本等批次划分,让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平等竞争。

    二是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引导高职院校形成自身明确的办学定位和特色,探索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以往走规模发展路线,转向以特色立校。高职院校应该针对招生中的“零投档”问题,分析自身办学的原因,不能把问题归于生源问题、区域问题。而要让高职院校能应对生存危机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必须给学校自主权,结合社会需求,自主设置专业、课程,采取适合本校办学定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假如高职院校没有办学自主权,他们现在的处境,不是在悬崖边戴着镣铐跳舞吗?

    三是推进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宽进严出,对高职实行宽进严出的办学,这是教育领域的共识,但具体落实顾虑重重,担心失去录取分数的限制,高职地位更低、办学质量更水,可问题是,现在有录取控制线控制,学校的办学不是同样有问题?

    只有高职院校完全走向独立、自主办学,学校才会真正有竞争压力、危机意识,那些不重视质量的学校在开放的市场竞争中将被淘汰,破产关门。是生还是死,这是学校必须面临的选择。这也倒逼我国的教育制度必须加快推进改革。

熊丙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8月25日 11 版

高职学校遭遇大面积“零投档”
职教喧嚣之后应归于务实
高职“零投档”危机如何应对
肌无力少年逆袭成校园“男神”
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记者团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