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助导”,今年新生入学,山东工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孙媛媛特别省心。她的这群90后“助导”,不仅为大一新生提供了从拎包到办手续的各种入学“VIP”服务,甚至暑期就开始准备迎新,利用微信和百度贴吧等新媒体发布《新生指南》、《我在山商等你来》、《舌尖上的山商》,详解该校“生态”,让新生“心中有底”。
这群基本是大二学生的“助理辅导员”让作为“正牌”辅导员的孙媛媛,都不得不佩服,“他们很有创造力,给他们一个平台,他们就能发挥个性,开展新的工作”。
去年,山东工商学院学生工作处在大二学生里公开遴选了200多名助理辅导员,陪大一新生度过从中学到大学的“空窗期”,帮新生迅速融入大学生活。“大二学生相对大三学业压力轻松些,并且刚从大一走过来,对大一新生的新鲜感、迷茫感体验最深切,还可以发挥同龄人沟通交流的优势。”山东工商学院国际商学院副书记张丽华说。
据山东工商学院国际商学院团总支书记杨军介绍,这些大二助理辅导员,负责迎新、新生军训、新生的校园学习和生活适应等工作,并且得具备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就拿硬件来说,“助导”招聘公告上写着:无任何违纪行为,无挂科,曾获得班级以上奖励,组织与协调能力好,肯吃苦耐劳,综合测评成绩班级前30%。
但在面试“助导”的评委眼中,有些“软件”则更为重要。“比如,学生助导推荐新生班级临时负责人的眼光是否客观;是否能处理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冲突;能否发现心理有问题、身体有疾病的新生并及时汇报等。”国际商学院辅导员栾佳明说。
为此,他们提出了各种问题“刁难”面试学生。“你是个女生,当助导时遇到一些调皮捣蛋的男孩子,你会怎么办?”“作为助导,你带的学生中有家庭情况不好的同学,你该怎么样去理解和帮助他们?”……在评委张睿看来,这些现实情况的应对能力才能真正体现“助导”的功底。
不过,尽管上岗前已经受了各种“刁难”,暑假还提前半个月来校接受培训,但实际走上“助导”岗位后,商学院的大二“助导”刁飞仍有点“吃不消”,“没想到这么辛苦和操心”。
这个今年刚满20岁的大男孩,要负责30多名跟他差不多大的师弟师妹。这几天新生军训,他和另外两名“同事”备好了应急药品,每天都轮流在操场盯着,“生怕出岔子”。晚上熄灯前,他们还要去宿舍检查一遍,确认大家都休息了才放心。以前喜欢睡懒觉的刁飞,现在早上5点就会起床,因为“比6点出操的新生早到才行,得以身作则”。
即便“有点吃不消”,但刁飞也没有退缩的意思。在他看来,尽管辛苦和操心,但也收获了从未有过的成长。这个90后独生子觉得,“这些新生就像我的弟弟妹妹一样,必须得对他们上心,而且我的学长‘助导’就是这样对我们的”。
一直深深印在刁飞脑海中关于“助导”的记忆,是大一时自己因意外鼻梁骨折,“当时我满脸都是血,特别无助,就给‘助导’打了电话,他们很快就赶过来了,陪我去医院挂号看病,一直到晚上9点多。”因而,当自己成为“助导”后,他已有了“标杆”——向“前任”看齐。
作为刁飞“前任”之一的“助导”郝敬耀,对这份工作的评价是,“这是个良心活儿”。那会儿,连室友都说他:“你整天早晨天一亮就走,中午见不到人,深夜‘累得半死’才回宿舍,值吗?”
“其实我也迷茫过,但是如今回头看看,我觉得值。”现在已是国际商学院学生会学长工作部部长的郝敬耀说,人们常说大学是一块踏入社会的跳板,“那做‘助导’就是我在这块跳板上充实自己的重要一步。”
通讯员 刘海军 本报记者 王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