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0月0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何宁:救援一线“排头兵”

本报记者 袁贻辰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0月02日   02 版)

    直到现在,山东汉子何宁依然记得14年前的一幕:作为消防队员的他从燃起大火的房子里救出一个孩子,孩子的爷爷奶奶身体发抖,哭着向他鞠躬道谢。

    那是何宁第一次体会到消防员这个职业的价值感和使命感。这个大学里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当初几乎是被父亲这个老消防员“撵”到德州市消防支队的,每天清晨6点起床出操,练长跑、爬消防云梯、修设备的生活一度让他感到“太难适应了”。

    而就是那一幕让何宁找到了工作的意义。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坚持奋战在救援一线。4年后,他调入公安部消防局,从事灭火救援和应急管理工作。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何宁正在开会。第二天凌晨,他和同事启程奔赴灾区。订不到飞机票,不敢耽搁时间的他们开了一天一夜的车赶到都江堰。灾区情况紧急,何宁“临危受命”,带着几十名消防战士前往银杏乡开展救援。

    震后的道路很难行走,何宁背着六七十斤重的救援装备在小道上爬行前进。余震不断,山上的石头“哗啦哗啦地往下掉”。右手边是落差几十米的岷江,左手边是“被震松了的山”,何宁和消防战士在只有一米宽的小道上拉起绳子,一路喊着号子报数,挨个向前爬。

    十几个小时后,战士们的嗓子全都哑了。何宁浑身是土,“耳朵眼里都是灰”,迷彩服也破了,脚和腿上都是伤口。但战士们背了几十公里爬着送到灾区的食物、药品和水,“都没丢”。

    为了帮助群众撤离,何宁在银杏乡呆了整整7天。离开那天,被消防队员救下的10几个孩子,使劲儿抓着他们的腰带,睁大了眼睛。没刮胡子的何宁用脸蹭了蹭孩子的脸,他又一次体会到了这份职业带给他的价值感和使命感。

    回到北京,何宁“一刻也不敢放松”,他开始专门研究地震救援领域的国际先进做法,并代表国家陆续参加了联合国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国际刑警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反核生化救援技术培训及跨国联合演习,认真学习联合国国际救援的标准和行动规范。几年间,他组织编写了国际救援行动规范指南,制定了实战训练科目和评判标准,并形成了一套国际导调流程。

    去年,在浙江绍兴举行的“救援协作2013”行动中,其他上合组织成员国的救援团队对何宁竖起了大拇指,“我们几年的训练下来,救援水平还有工作作风都得到了普遍认可”。 

    14年的工作让何宁对我国消防事业有了新的看法,“灭火搞了几十年,问题不大了,但是搞救援还需要更规范”。在他看来,当下救援工作已成为消防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依然要吸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不断总结标准,让救援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老天爷对谁都公平,每个人一天都有24个小时,就看你怎么使用。”何宁说,自己还会努力下去,奋斗在救援一线。

    微寄语

    职业的价值感和使命感,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

张兴赢:雾霾监测“领头雁”
何宁:救援一线“排头兵”
中青报伴我成长
夯实基础促民生 突出特色谋发展
王毅: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取得更多成果
宁德团组织“双百”进基层受热捧
重温党史 勤学修德
黑龙江打造服务体系助力青年创业
千县万名乡村好青年共话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