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岁开始,在交朋友这件事上,我变得越来越功利,和周边的人也多是浅交际,而且,还要算计。同客户来往,出于礼节,我会喝几杯酒,以示敬意,和不熟的人见面,我是连酒也不会喝的。喝酒伤身,凭什么为一个没有利益瓜葛的人伤害身体。如果这个人又很乏味,那么,我甚至没兴趣跟他多坐五分钟,时间毕竟太宝贵了,又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回想起来,真正有大把时间可供挥霍的,就是高中时代了,除了读书,也更容易深入地和身边的人交往。算来算去,我现在的朋友们,还都是那个时候打下的底子。
大多数人回忆青春,都是青春啊,梦想,热血,而我的切身感受是沉闷和无聊。也许,这更加贴近现实。著名的青春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无非是在一层理想主义的光辉下,讲述一群大院子弟如何打发自己无聊的时光。我能回想起来的青春,就是五毛钱一局的街边台球,三块钱一小时的网吧大厅普座,黄河岸边枯坐一下午,烈日当空,我们支起砖头,只为烧熟几个土豆。那时,我们年轻到觉得永远不会变老,所谓长远打算就像个梦一样挂在天边,还是身边的伙伴更靠谱一点。现在看来,当时的我们真是闲得发慌,也穷得要命,但是,有人原意和你一起无聊时,一段友谊也许就开始了。
人在十几岁的时候,还承担不了社会重任,也很难获得应有的尊重,又不会像更小的孩子一样,受到大人的宠爱。如果上篮球场也只能被人当球打。学习成绩再马马虎虎的话,那真是太不起眼了。好吧,我曾经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好在,还是有朋友珍惜我,于天地间,我突然就有了存在的价值。在这分友情里,没有榜样、模范,大家都是平等的,但缺了谁也不行。当这个小圈子的人数增加到5个以后,我就预料到,这可能是我的人生财富。想法瞬间即逝,但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即便只是高中生,也会觉得“结拜”这种事太傻了,我们只是偶尔抽烟、喝酒。有一次,一个朋友喝高了,拍着胸脯说:“以后我让我爸帮你找份工作。”多年以后,我毕业找工作,困难重重,没动用他爸的关系,但一直拿他这句话垫底。
高考之后,我们像四散的鸟儿飞向各处,而我们的人生观和眼界,随着不同的际遇也变得千差万别。每次聚会,我们都觉得可谈的话题少了一些。五年之后,我们还是能够坐在一起,庄严地组队打电脑游戏,就台球分数进行严肃讨论。十年之后,一起坐下来喝杯酒,默默看着对方的机会也不多,只能在电话、电脑上偶尔问候。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话有点残忍,但道理没错。时间、空间上的疏远,造成的结局是,即便打电话,也会担心对方是不是很忙,或者打扰他的休息。
友谊可以维持一生,但未必永远很亲密。当我们的友谊到达巅峰时,势必走向平淡,从亲密无间,到慢慢疏离,这种无奈,必须接受。至于眼下,如无必须,我们会避免接触,只是从朋友圈中获悉彼此的近况,用点赞来维系我们的友谊。一个又一个的大拇指,可能有敷衍的成分,但更多的是我们对彼此有多么珍惜,对往昔则会永不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