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消防支队文化走廊,一幅照片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观看。这是一幅笑脸的特写照:数名官兵在一起游戏,每个人嘴角上翘,露出两排白白的牙齿,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眼睛眯成一条细缝,眼角挤出数条鱼尾纹。
“这是我们战士拍的,拍的是今年5月支队官兵周日玩游戏的情景。”乌海市消防支队政委刘云说,这幅照片正是和谐警营建设的生动展示。
今年以来,乌海支队党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战斗力就是部队生命线理念,实施素质强警工程关爱官兵,实施暖心待警工程体恤官兵,实施文化育警工程塑造官兵,营造幸福温暖的和谐警营环境,培养了一支能打仗、打胜仗,有活力、有朝气的队伍。
“中队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乌海市海南区二中队离城中心有50多公里,四周都是光秃秃的山,一条公路进出,距离最近的小卖部也有十几公里路,没有任何游乐设施。环境虽苦,但中队官兵十几个人却安心驻扎在此。中队指导员李飞说,“只有让每一个战士感到警营就是自己的家,他们才能安得下心、待得住”。
李飞说,现在中队吃的蔬菜,全产自他们自家的菜园子,他们有一名种菜能手。
这名战士叫李汉辉,来自湖南,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性格比较内向。刚到中队时,李汉辉与战友很少说话,难以融入团队。
“对于内向的年轻人,不能孤立他,更不能歧视他。我们有责任让他健康成长,要帮助他卸下心理包袱。”一开始,中队干部与他聊天,李汉辉不肯说话,但中队干部并没有放弃。
后来,中队干部发现,李汉辉对劳动很有热情,于是派他干后勤工作。当时,中队正在改造营房,营房后面留下一片建筑碎土渣,土渣堆成了小山。
李汉辉主动担任起清理任务,每天起早摸黑,连续一周,将建筑碎土渣清理完毕。为了充分利用空地,李汉辉向中队领导请示,希望将这块空地利用起来种些蔬菜或农作物。中队领导十分支持。于是,李汉辉和几个战友利用休息时间,刨土平地,弄来农家肥料,种起了农作物。
大家第一次吃着菜园子里的菜时,都向李汉辉投去感谢的目光,李汉辉难得地露出了笑容。如今,这近两亩的地里,种植了玉米、甜瓜、茄子、辣椒、西红柿,基本够中队十几个人的蔬菜供给。在菜园子旁边,他们还建起了饲养棚,养起了猪、狗、鸡、鸭。
李汉辉与战友的感情也在不断加深,他在工作笔记中写道:“中队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知兵爱兵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有实打实的举措”
目前的战士中80后、90后占绝大多数,他们离家在外,在个人成长、朋友关系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需求和困惑。
“官兵的闹心事,就是干部的上心事。”为此,乌海支队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工作:制作知兵爱兵手册和士兵心理变化档案,建立家长定期联络沟通机制,采取“两三百米散散步、两三分钟聊聊天、两三个人明明理、两三句话宽宽心”的谈心方法,及时解开官兵的思想疙瘩。
特勤中队战士周飞,刚入队时训练怕苦、不服从管理。中队干部一起商量发现:“周飞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是没有找到与战友相处的方法,没有认识到消防工作的意义。”
中队干部与周飞谈心,鼓励他参加“树立新形象、我该怎么办”大讨论活动。训练中,老兵带着周飞一遍一遍练,讲解操法要点,摸索训练要诀,周飞很快在训练中找到了乐趣;碰到救援任务,老兵以身作则在一线示范工作流程和要领,周飞在执行任务时体验到了责任感。
不久前,他在乌海支队比武中获得了个人总分第二的成绩,还先后获得了支队嘉奖和“遵章守纪之星”。
7月10日,是来自贵州习水县偏远山村的贺炯最难忘的日子。这天,他接到了昆明消防指挥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今年,已经是贺炯第三年报考,“我本来是不打算报考了的,前两次的失败滋味太难受了。”贺炯说。
“你的业务水平高,只有到军校继续深造,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刘云跟他谈心,鼓励他报考军校。刘云了解到,前两次贺炯报考失败,主要原因是灭火救援任务重,没有专门学习时间。4月中旬,乌海支队成立了学员苗子补习班,邀请驻地有经验的高校老师讲课,腾出专门时间为有考学愿望的战士培训。
为给贺炯等几名考学的战士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乌海支队政治处挤出政工经费购买考学资料,开放图书室,组建学习辅导小组,开展“一对一”帮带活动。
“知兵爱兵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有实打实的举措,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官兵的利益。”刘云说,为使官兵在退伍转业后有一技之长,乌海支队党委加大文化育警力度,鼓励广大官兵积极参加在职学习和各类成人教育。据了解,今年,乌海支队组织148名官兵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在职学历教育,3名战士考上部队院校,28名战士取得大专以上学历,80%的战士具有一技之长,16名战士取得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增强队伍向心力
8月8日下午,在海勃湾一中队,一场官兵座谈会正在举行。
“现在80后、90后战士多,入伍前他们习惯了通过手机上网了解外部世界。到部队后,一下子变成24小时与手机隔离,不利于他们了解社会情况……”海勃湾一中队副指导员高仰哲说。
一名战士接过话茬:“我们来自外地,经常与家人、朋友联系也是一种情感需要。”
这次座谈会源于前一天乌海支队领导的例行检查。8月7日晚,副支队长冒家洲到海勃湾大队检查工作时,高仰哲接到一个紧急电话,要求找战斗班的于振江。
于振江是入伍14年的老兵,在乌海已经成家。打来电话的妻子说,孩子生病了,她一个人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振江一脸愧疚地接着电话。
战士在周一到周五不能使用手机,手机一律封存,这是支队一直以来的制度。如果家里有急事,家人只能打电话到单位通知转接,“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很好,但一律禁用又不近人情”。当晚,冒家洲回去后,想着于振江愧疚的神情,久久不能入睡,于是有了次日的官兵座谈会,主题就是能不能适当调整手机使用时间。座谈会后,乌海支队通过新规定:在海勃湾大队试点晚间非勤务时间使用手机。
这次民主决策过程,体现出新一届乌海支队党委建设和谐警营的一个新思路:健全建言献策机制,在民主诉求上体现公平公正。为保证官兵有发表意见建议的渠道,乌海支队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如建立民主建议日和“士兵议事”制度,常设“士兵热线”投诉举报电话,开辟家长QQ群和微信群,利用军人大会、问卷调查、民主评议、网上信箱等手段保证官兵发表意见建议等,得到了广大官兵支持。
今年以来,乌海支队还要求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增强队伍向心力。8月22日晚8时,海勃湾一中队的几名战士正在交流学习体会,乌海支队政委刘云突然走了进来。原来,这是他当天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支队值班领导当天应走访两个中队。
在联系指导基层过程中,乌海支队领导发现乌达区二中队官兵无纯净水饮用和海勃湾区一中队、二中队及特勤中队战士洗澡难的问题,随即现场办公,在短时间内解决了难题。
乌海支队政治处主任宋建峰在“兵情日记”上写道:“多闻闻战士身上的汗味,就能增加几分兵味;多听听战士的呼噜声,就能多知晓战士的心声;多唠唠战士的家常,就能多了解战士的思想。”
刘云说:“支队领导如果不替一线官兵想事、谋事,就会离心;如果不起好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就会离德。领导深入一线,可以做到问题在基层发现、在一线解决,增强队伍的向心力。”
通讯员 高智慧 本报记者 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