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像一个‘哆啦A梦’!”在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柳职院)师生眼里,覃日强老师似乎是万能的:无论是教学实训室建设方案的设计,还是学校供电系统的改造方案设计,乃至铁架床和电脑桌的制作……他都能“搞定”。
对于这些,覃日强只是“呵呵”一笑:“我只是好管闲事而已,反正自己也是学这个的嘛。”但他这闲事管得可不简单,“管”出了国家示范性重点专业以及国家级教改成果二等奖等7个奖项,也把他“管”成了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
“管闲事”管出了本事
“覃老师,由于没有专职设备管理人员,实训车间设备问题比较多,您先管管这实训车间的设备吧!”
1998年,覃日强到柳职院任职,接到的第一个任务不是教学,而是这样一份“闲事”,他没多想就满口答应了下来。
到了实训车间一看才发现,由于长期管理不到位,机械加工、服装实训车间等实训室的设备损坏比较严重,有的“缺胳膊少腿”,有的运转不灵……频繁的设备故障报修让主管领导应接不暇。面对这些“疾病缠身”的设备,覃日强每天都一头扎在各个实训车间里,半年之后,实训车间里的设备很少“生病”了,师生用起来交口称赞。
“这管闲事也得有本事。”覃日强说,这本事是长期在企业里工作实践中修炼的。1982年,他从焦作矿业学院煤矿机械化专业毕业,先后供职于合山矿务局、柳州市电声器材厂。虽然是学机械的,但到了企业里却干起了机电维修、水泥厂设计、模具设计等活儿。
“企业里可不管你是学什么专业的,你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正是在企业工作的经历,让覃日强练就了“周身是刀”的本领,也养成了“管闲事”的习惯,无论工作、生活遇到什么问题,他都喜欢自己研究解决。
他这项本领在学校里发挥了用途。哪门课缺老师了,或哪门实践性强的新课开课了,他都能顶上,甚至学校的设备出问题了,他也都能主动参与解决。
一次,学校拟实施供电系统的增容改造,但跟供应商一打听,报价要80万元。当时学校资金紧张,80万元不是一个小数目,这让学校领导犯了难。
覃日强得到这个消息后,主动请缨承担供电系统的改造方案设计,并与团队教师到市场上咨询材料价格。最后胸有成竹地找到领导:“如果我们带着学生做,10万元的成本就可以完成。”
领导得到这个方案后再找到供应商时,对方一看是内行人做的,很快就改了口,最后项目以12万元成交。
后来,他还把这个案例写成了论文发表,并成了教学案例出现在课堂上。
“我那些论文啊、科研成果啊,都是管闲事管出来的。”他笑称。2009年,他带领团队跟企业合作,成功研制了既能生产又能教学的真实自动生产线,该实训基地获得“广西示范性实训基地”称号。
2010年,他带领团队完成国家示范设备维修专业的建设,其参与的“高职数控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与探索”项目获国家教改成果二等奖。
覃日强觉得,正是这日复一日的“管闲事”,才让他的专业“功力”不断提升。
带着学生一起“管闲事”
覃日强不光自己喜欢“管闲事”,还喜欢跟学生分享他的经历,甚至带着学生一起“管闲事”。
“你们注意到了没有,有一段时间,你们宿舍的电压有的偏高而有的偏低。”覃日强环视学生,“这个问题后来我解决了,如果你们是技术人员,该如何开展工作?”
学生很快交头接耳起来,有人百度,有人翻书寻找答案,一时难以回答。就在学生一筹莫展之际,他画出了“三相供电系统图”。
“不需要讲过多的概念与公式推导,在实际案例中穿插知识讲解,学生更能学以致用。”覃日强说,“职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工作。”
但他的目标不仅仅是技能,更注重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更新很快,学校学到的东西很快就会落后了,所以最重要是学会学习。”
他致力于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实施反馈等解决问题的全流程,而培养这种思维的一个有效战场正是“管闲事”——这是理论用于实践的最佳试金石。
“覃老师,这个加压供水系统峰值的用水量到底怎么测量啊?”在管学校另一档供水系统改造的“闲事”时,覃日强让学生以毕业设计课题的形式参与进来。
他的苦心没有白费。2012年~2014年,连续3年,他团队的学生都在广西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装调项目中捧回了一等奖。
在覃日强的课堂上,他经常跟学生“讲政治”!当然,是利用课堂剩余的几分钟时间。除了聊政治外,他也聊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热点话题。而这往往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环节之一,学生经常踊跃地参与讨论。
有一次,他甚至谈起了金融风暴。“表面上看,这些天下事是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闲事、闲话,但实际上,能让学生对国家和社会有更多的了解,这样才知道如何做人做事,这才是他们首先要学的。”覃日强说。
记得每带新班的第一次课,他都会问学生“这3年的任务是什么?”很多学生都觉得要学好一门技术,将来好出去就业。他却告诉学生:“第一是学做人,第二是学方法,第三才是学技术。”
“做事先做人,做人首先要爱国,了解社会交往的基本法则,这样将来才懂得如何处理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和事务,才能在职业生涯发展中走得平顺。”他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