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有一个两个奇葩,其实苏叶早就见多不怪了。
比如家长群,某同学的妈妈超喜欢分享各种心灵鸡汤,除了定时发送被她命名为早课、午修、晚习的所谓提升素质的文章外,其他时间,凡是她认为有价值的文字、信息,都会被一一转帖到群里。最令人抓狂的,起先她不懂使用类似于有道云的工具,长长的文章直接刷屏,搞得苏叶想查找其他家长发布的有关孩子学习、考试安排的内容,费劲死了。
还有同学群,某男生对带色的笑话、图片等内容情有独钟,大家议论个什么话题,只要他在,准会往下三路方向引导,自己乐不可支贴上来的内容,经常尺度大得过分,被女生鄙视,被男生怒骂,却依然故我。
再就是校友群,不止一个两个,喜欢在群里推销自己公司的产品,或者什么亲戚参加的活动,求大家投票点赞,一边道歉打扰了大家,一边不断重复,有时还艾特相熟的人,点名询问,让人不胜其烦。
苏叶有轻微的强迫症,看到微信显示的未读信息,不打开就难受。但对这类奇葩顽强存在的群,她早有对策。家长群嘛,直接设置为不显示新信息,到了考试、家长会前后,每晚花个几分钟,浏览一下群里的内容,如果有应该关注的消息,反正总会不断有家长询问,也不断有知情的家长一遍遍告知。校友群呢,告知大家自己很忙,有事请私聊。至于同学群,那位男生在大家的一再抗议下大大减少了发此类信息的频次。
家长群、校友群毕竟跟自己的关系相对疏离,自己看重的、活跃出现的群,也有这样让自己头疼的人存在,就让苏叶很是苦恼。
一个是老友群。苏叶毕业后进了一家大公司,那会儿公司福利很好,有集体宿舍可住,食堂搞得也不错,前后几批进单位的年轻人还经常组织起来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各种活动,因此年轻人的关系很好,即便后来陆陆续续大部分都离开了,大家还是保持着联络,建了这个群后,偶尔还组织个线下聚会什么的。大家年龄、资历都差不多,在各自的单位也都挑上大梁了,遇到什么情况,无论是工作方面的还是家庭方面的,在群里交流既对症又安全。当然,也有觉得自己混得不好、生活不那么如意的,当年跟苏叶同宿舍的那位就是。
一起住了两年,苏叶对室友很了解,为人挺好,能力也有,毛病就是爱抱怨,还有点被害妄想症,遇到什么事情不如意就觉得是对方想坑她。活儿没少干,但边干边唠叨,搞得其他人对她的抱怨印象深刻,而不太记得她的付出。爱嘟囔的她在群里倒是说话不多,身为一家大型民企的行政部主管,她的工作日程排得简直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但前一段,她实在是感觉自己压力太大身体不好,辞职了,目前还没找好下个落脚点,因此天天泡在群里,开始是痛诉前老板多么黑心,自己鞠躬尽瘁就换来那么点不值得的薪水简直是个傻帽;后来则每日掰开了揉碎了分析自己的病情,看起来恨不得离死不远了;身体有所缓解后,空气质量差、物业不规范、邻居无功德、孩子不听话、老公不体贴,凡此种种生活琐事,桩桩均是烦心头疼。起先还有人陪聊兼安慰,慢慢地,独角戏她也能发个数十条。
另一个是闺蜜群,是苏叶的中学女同学群。孩子放暑假的时候,苏叶带着回了趟老家,在街上遇到了她高中时的后桌。在苏叶的印象里,后桌学习一般,在班里不太有存在感,但说话细声细气,拥有男孩儿气十足的苏叶所向往的女性气质。大学期间的某个假期,俩人有过一次长聊,后桌沉迷于琼瑶小说中那种戏剧性爱情,但明显又很胆小,有对家长言听计从的小女生内心,这让苏叶记忆深刻。后来苏叶听说,大学毕业后,后桌回了老家,狂热地爱上了单位一渣男,遭致家里反对后,居然跳楼反抗。当然,最后俩人没成。后桌本来就没几个要好的同学,病愈后更是与大家几乎没了往来。万万没想到,被苏叶欣喜拉入群的后桌,不仅话不少,而且基本每句话都以感谢耶稣开头,阿门结尾。每次她说后,大家都会静默好长时间,但下一次,苏叶印象中细腻敏感的后桌,依然故我。
老友群里的室友,苏叶想,应该不久就会找到下一个职位,闺蜜群里的后桌,要不要私下里提醒一下呢?
许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