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林兆华:应创建中国自己的戏剧体系

本报记者 蔡梦吟 实习生 邓昌花 毛彦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0月28日   09 版)

    中国话剧的希望属于年轻人

    话剧导演林兆华今年78岁,被行内人称为“大导”。10月27日,林兆华新剧《人民公敌》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

    该剧改编自“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写于1882年的同名剧本,是其最后一部社会问题剧。故事讲述了在挪威一个小城,医生斯多克芒发现浴场的水被污染而欲公之于众,却因影响当地利益而遭重重阻力,以至于最终众叛亲离、被视为“人民公敌”的荒诞故事。斯多克芒则坚信在对与错之间,个人比情绪化的大众更有判断力。

    喜欢在经典名作中“夹带私货”的林兆华说:“在该剧中对真理的讨论,就是我要夹带的‘私货’。”他认为,戏剧的真理也在少数人手中。“很多时候,我是孤独的”。他常把自己称做“人艺逆子”。

    自上世纪90年代探索小剧场戏剧以来,林兆华给人的印象就是“先锋”二字。尽管他已将至耄耋之年,但喜欢和年轻人一起。他的团队里,基本上都是80后。不久前,第13届大学生戏剧节举办,全国百余所高校的话剧社团都参加了演出。这正对林兆华的心路。“要拉近话剧和大学生的距离,就四个字:自由发展。”林兆华说,“大学生本来很喜欢戏剧,尽管稚嫩,但他们有真正的戏剧精神。学校里的各级部门、老师、领导,不应该对大学生排戏说法太多。”

    “观众看戏总选择人艺、国家话剧院,这是一种习惯。真正有创造力的戏剧,不一定诞生于国家院团。”林兆华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中国戏剧的希望属于年轻人自由组合的话剧小团体。”

    努力继承焦菊隐的“中国学派”

    林兆华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样定义“真正的戏剧”:“就是要反映现实,反映当今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在他看来,如果没有表达中国的现实,当代戏剧就没有力量。《人民公敌》同样写满了对当代现实的反思。

    1965年,林兆华在中央戏剧学院的毕业大戏《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饰演罗密欧,被台下的导演夏淳招进人艺。“文革”中,“只专不红”的林兆华与于是之、蓝天野、英若诚等被批斗的人艺前辈名家“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些名家原本于他而言是“高不可攀”的。恰恰是“文革”给了林兆华偷师学艺的机会。

    几十年后的今天,林兆华回忆说:“焦先生最先提出,中国应该有建立在中国传统戏曲说唱艺术美学上的本土戏剧,不要仅拿斯坦尼体系(记者注: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体系,简称“斯坦尼体系”)去指导排戏与表演。”林兆华认为,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中国学派”这样的创造性思维是需要勇气的。

    林兆华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焦菊隐是我崇拜的大师。我也崇拜中国传统戏曲。我的很多创作,包括《故事新编》等,都吸收了传统戏曲美学。我一直在学习、继承焦先生的精神。”

    “北京人艺也说要继承‘中国学派’。人艺排戏,不该总仅仰仗斯坦尼体系。”他说,“就是说,斯坦尼体系实际已经成了陈腐的斯坦尼,人艺应该真正努力创建中国本土的戏剧体系。”

    邀请世界一流戏剧家到中国来

    他的戏虽没断过,可他对记者表示:“我的创作激情大不如前了。”

    他坦言在潜意识里,习惯于“自我审查”。“我拿到一个戏,就会想:‘这戏要排吗?戏排完后,领导会通过吗?’”他说,“我在剧院这么多年,副院长也当过七八年。开大会小会,百分之八九十要谈食堂厕所问题,很少谈艺术。”

    从2010年开始,林兆华便开始筹钱举办“林兆华戏剧邀请展”,迄今已举办过4届。林兆华说目的很简单:“把国际上真正的好导演排的戏,邀请到中国,让我们的观众饱饱眼福。”

    但他也忍不住吐槽:“我以工作室的名义实在力不从心。好多戏剧大师,比如彼得·布鲁克、皮娜·鲍什应该由国家请。”他认为“当下中国缺乏真正的戏剧”。还有2年就满80岁的他说,会努力坚持把邀请展办下去,让观众与国际一流水平的戏剧接轨。

他们的汗水,我们的房子
林兆华:应创建中国自己的戏剧体系
“草根文青”缺资金缺培训缺平台
《白日焰火》、《中国合伙人》等走出国门
国际智障者音乐节首度来华
第二届中国相声大赛在津启动
故宫卖萌受赞
谁来保护动物演员
严审养生节目
编剧声讨“唯收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