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个月的试运行,近日,天津大学启用校园智能公共自行车系统,以期解决令全国高校都头疼的两大“顽疾”:自行车丢失和杂乱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和校园面积不断扩大,教学区与生活区间隔过远,很多师生出行不便。一些高校尝试在校园内推广公共自行车,但效果却大多并不理想。
事实上,在此次全面实施智能公共自行车系统之前,跟许多同行一样,天津大学也尝试过定制自行车免费发放给学生的做法。大约两年前,该校将100辆款式、颜色一样且每辆拥有唯一编号的自行车免费发放给学生,以为统一定制车辆可以起到防盗作用。但“试验”的结果是,如今校园内已经很少能看到这些自行车了。
除了丢失,另一个让天津大学保卫处处长张宝帆头疼的问题是,每隔一段时间校内都有大量残缺破损的、满是灰尘蛛网的无主自行车需要清理。他估算过,“大约每学期都要拉走10到15卡车”。
2014级新生入学后,天津大学借鉴已成熟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管理模式,在新生中试行智能公共自行车系统,采取学生有偿租赁使用方式。首批投入600辆,其中仅限校内使用的绿色自行车400辆,可骑出校外的银色自行车200辆。校内设有22个租车点,基本覆盖宿舍、食堂、教学楼、体育场等主要区域。每辆自行车单独配置锁车器和读卡器。
学生们在交付300元押金、激活校园一卡通后,走到租赁站点只需要刷卡就能使用公共自行车。租赁费用为每20分钟3角钱,由公司收取。每学期累计使用超过75元,该学生在该学期内可无限免费使用自行车。在每个租赁点,工作人员根据用量随时调配自行车数量,并负责车辆维修和管理。
截至10月29日12:00的数据显示:近一个月的试运行期间,办卡人数达到1268位,使用了112358车次。
10月初,天津大学团委的同学们针对校园内的公共自行车做了一项调查。他们发现,对于那些已经办理了智能自行车的同学来说,便于出行又不担心被小偷“光顾”的自行车颇有吸引力。受调查者对智能自行车系统的环保、实惠等特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些同学则认为“办理手续繁琐”,“不太了解该系统”或者认为300元押金“过高”,还有同学希望增加车和停靠点的数量,并建议推出可以载人的自行车。
作为公共自行车的管理方,天津永钢科技有限公司的郭永军经理则发现了一些“小插曲”。如有的同学给公共自行车私自加了把锁,把车锁在柱子上,也有个别同学企图给自行车装上后架,还有人骑车回家后长时间没还车。郭永军说:“我敢说95%以上的同学都是守规矩的。试用期内不计时扣费,也没有强制的惩罚措施,所以同学们的观念可能还没被培养起来。”他将试用期内这些“不守规矩”的情况视为“在可接受范围内”。
此前曾有不少人担心,每20分钟3角钱的计时收费会阻挡同学们使用公共自行车的热情。但校团委的调查显示,只有8%的同学在乎该价格,仅4.7%的同学认为费用应该低一些。
针对试用期出现的问题,天津大学正在考虑增加租赁点并投入更多车辆。工作计划中还包括一项“以旧换新”的举措:同学们将自己的旧车送到智能自行车管理中心,可折算成现金或是相应的公共自行车租赁时间。张宝帆向记者介绍,该校希望用3到5年的时间,通过公共自行车的推广,替换校内70%到80%的旧自行车,让自行车成为校园风景而不是大煞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