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两个月前,4名老师突然出现在距离学校3000公里的自己家中的情景时,杨柳现在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杨柳是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她的家在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这里距蒙古国和俄罗斯都只有100多公里。暑假期间,她还忙着做兼职来减轻家里学费的压力,却没有想到远在3000公里外的安庆,已经有4位老师整装待发,即将给她送来一个温暖的“惊喜”。
这支前往内蒙古进行贫困生回访的队伍,只是安庆师范学院34支回访队伍中的一支。今年暑期,学校各院系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组织80余名教师,东至山东、西至四川、南至广西、北至内蒙古,对8个省市的7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了零距离大走访。这是安庆师范学院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省内外贫困生大回访活动。从贫困生材料库中按照贫困程度,分别选择了“特别困难、经济困难、一般困难”三个类型的学生进行回访。
“那天上午我在做兼职,忽然收到辅导员发来的短信,说会有老师到我家进行回访。一瞬间我有点儿懵了。”杨柳告诉父亲,她父亲也觉得特别意外。“实在不敢想象,这么远的距离,他们竟然能够亲自来到我的家中。”
下午四点,四名老师敲响了杨柳的家门。其实,杨柳和父亲从上午就开始忙活了,买了水果,准备好了平时很少吃的涮羊肉,等着老师们来了好好招待他们。但由于行程紧,老师们没有过多地停留,只待了一个小时。
老师们还带来了学校给的2000元补助金。“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师当时说的一句话,她说,‘以后会好的,慢慢来……’那瞬间觉得很温暖很温暖。”杨柳说,“老师们走了后我感觉很舍不得,不知道该怎么表达那种感激之情,发了短信问他们到了哪里,要注意安全。”
回访结束后,杨柳和父亲热情地留老师们吃饭,但他们却怎么也不肯留下。“他们的家庭本来就不容易,不能再给他们加重一点负担。”参与回访的学生处副处长万鹏飞说。其实,行驶了将近一天的路程,从学生家里出来时老师们早已饥肠辘辘。行车的路上人烟稀少,别说餐馆,就连加油站都很少见到,在路上经常吃了这顿没下顿。“那时我们才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
“只有亲身来到这些贫困生家里,你才会知道什么叫做‘困苦’。”这是不少参与回访的老师的共同感受。“草丛中有两间用黄土和稻草混合搭起的土坯房子,站在门外一只手便可以碰到屋顶。”万鹏飞老师说。
每一次家访,他们都会坐下来,仔细询问学生家里的一些生活细节,并耐心聆听家长的叙述。在仔细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状况之后,回访队伍会向家长以及周边邻居宣传解释国家、学校对待贫困生的一些补助政策,国家助学金如何帮助贫困生等问题。根据不同家庭的贫困情况,回访队伍还会给这些家庭一些补助金。学校的这种“接地气回访”,受到了当事学生和家长的称赞。
“这是一次泪水与汗水交织的回访过程。”一位参与回访的老师说,尽管很辛苦,但是学生带给他们的是感动与震撼。不少贫困生家庭给老师们的印象都是:家里的房子破旧,但墙壁上粘贴的那一张张奖状,却格外显眼,家穷志不穷是他们共有的特点。
“这些学生条件这样艰苦都能努力学习,我们其他的在校学生,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学习。”万鹏飞老师说。未来,学校的回访工作会继续,他们将会考虑让在校学生也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让他们去体验其他贫困同学的生活状态,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