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有限,体能有限,时间太少,头绪太多,需要精打细算,需要掂量和判断:这件事和那件事相比,哪个更重要?家庭、工作和自我,现在需要平衡哪一方?
17岁的时候遥想30岁,感觉那是阿姨的年代。20岁出头的时候偶尔想到30岁,感觉那是“到时候就不折腾了”的安稳与无聊。25岁过了望向30岁,带着点“奔三好沧桑”的不甘心。
时间是人类最重要的资产。17岁的我“富有”却懵懂,真过了30岁,口袋里的时间剩下不多,终于开了窍。
很少花时间去细想未来。30岁的女人一起床,每分钟都面临选择:是再睡5分钟,还是挣扎起床给家人做一次早餐?是画个精致的眼妆,还是再陪孩子玩几分钟?是冒着感冒的风险穿那条短裙,还是保重身体以免感染全家人,避免随之而来的好几周的劳碌?
选择早餐、陪孩子、穿臃肿的秋裤,当一个贤妻良母。收获显而易见,风险和损耗却在前方徘徊。
选择注重自己的需求多睡一会儿,注重自己的容貌和形象打扮一下,更需要清醒的认识和近乎自私的决心。选择有时残酷得需要扪心自问:孩子哭着要抱抱,搂着腿不让走,公司那个会议非常重要,眼看着就来不及了。怎么选?
17岁时,选择远没有那么艰难。能按时起床就不错了,有心情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做做瑜伽,再来不及的话,也能在光洁的皮肤上涂点粉色腮红,饿着肚子奔赴学校。和闺蜜讨论“他到底喜不喜欢我”能持续好几个小时,连续数天。买这个试试,去那里看看,嚼一嚼八卦,聊一聊白日梦。
30岁哪敢那么奢侈。精力有限,体能有限,时间太少,头绪太多,需要精打细算,需要掂量和判断:这件事和那件事相比,哪个更重要?家庭、工作和自我,现在需要平衡哪一方?
人生游戏进入了高阶。以我目前的认知水平和不断从旁人身上吸取的经验,总结出一些原则。
首先,保存实力,扩充资产。在现有的时间里保持生存品质。选最好的护肤品和丝巾,缝隙时间里的学习,都算是一种投资。换来体面的容貌和内在修养,换来自信和好状态。用好状态提升工作效率,化解家里各种层出不穷的小麻烦,平复不时发作的内心小毛躁。省下的时间,又能进行新的投资。
然后,明确需求,倾听自己。20岁的我会去跟风,有机会试错,所以难免散漫游移,工作时我在闹情绪“累死啦真讨厌”,出差休闲时又在闹别扭“烦死了没意思”,太多外面的话语影响选择。现在的我,累了就休息,有散心的机会就好好享受,哪怕风景一般,也当作呼吸异乡空气。保持心态开放,不在意收获。回头一算,反而收获更多。
最后,专注于已经作出的选择。和身边那些20岁的人不一样,30岁真的需要蛮拼的。20岁的人有资本磨叽,30岁的人已经没有了。这个时段不投入,下一个时段处于什么频道,没人知道。珍惜初心,如果想好了要再折腾一把,就可劲儿折腾,过了这个村,可能就再也没这个店了。无聊?无聊从来不属于30岁,上一秒还在协调工作关系,下一秒娃出了状况或者老人生病,就得赶去医院。陪孩子的时候就好好陪伴,把手机扔到一边,不会丢失真正重要的信息,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治愈了刷微博、刷朋友圈的毛病。
资本不同,玩儿法不同,评价标准也不同。真的到了30岁会发现,安稳、无聊和沧桑都不在生活版图里。曾感慨每一款人生都要输给时间,却发现压根儿搞错了逻辑关系,带来完全不同的视野。
20岁的那个秋冬,金黄色的叶子打着旋儿飘落,一辆单车和一个充满阳光的午后,看大把时间在手里流逝,感觉很舒服。听见有人说什么经营时间,就想要皱眉头。
30岁的这个秋冬,金黄色的叶子打着旋儿飘落,有一杯热咖啡的时间可以坐在沙发里,长舒一口气,感觉也很舒服。看看20岁,想想自己富有过、任性过,对那皱眉头的姑娘,含笑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