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赚不赔”,这是生意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刘宇反复讲过这句话。很少有人质疑他。在朋友的眼中,这位辽宁省政协委员、沈阳大道公益艺术馆创始人创造了太多不可思议的资本故事,被朋友们戏称为“资本侠”。
从履历上看,刘宇学医出身,最初在沈阳当地颇有名气的民营医院做院长,后转型金融,从事“稳赚”的小额贷款公司,投资公益文化建设,最近又致力于农业信息化产业。身边的朋友说不清楚他到底在干什么,却相信他挣钱的能耐。但这一次,当刘宇独立投资他所说的这个“痛并快乐着”的文化项目时,熟悉他的人都有点“傻眼”。
这个项目简单来说,就是打造一个名为“大道”的非主流非营利性公益艺术馆。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这个平台,左手紧握艺术家,右手紧攥企业家,前者负责为其提供艺术作品,后者则负责捧场埋单,其所得便作为基金,用于教育公益事业。听起来立意不错,但作为一个投资巨大的商业行为就显得有些离经叛道了。有人曾毫不客气地说:3000多万元的一次性投资,外加每年500万元的运营开销,只做公益没有收入,将何以为继?
从“不给钱就删电话号码”到“让你掏钱掏得开心”
过了不惑之年的刘宇,尽管丰衣足食,但不乏困扰。“钱除了满足生存的需求外还有什么价值呢”?如同他在自己的杂文《随想集》里所说的,“近中年而略有小成,甚忐忑,恐重财利而伤心伤情……”刘宇说,我的所为不是在证明我有多么高尚,而是我现在还有激情,还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热情。
刘宇一直把它的公益称之为“济富济贫”,为了让有钱人心甘情愿地把腰包里的钱拿出来给有需之人,他开始琢磨周边那些身价千万的企业家朋友。但初次效果却差强人意,用他自己的话形容,“没想到,一个六一儿童节的公益活动,让他们为孩子拿出3000块钱的捐助都不愿意来。”
无法形容当时沮丧的心情,回到家里,刘宇把这些“吝啬鬼”的联系方式删得一干二净,从此不再往来。那时的他,有种“年轻气盛的理想主义”,幻想自己像唐吉歌德一样执着一往无前,身后是沸腾着的千军万马。
在沈阳,他一家四口住着高档小区的一套两居室,常年穿着一双80年代流行的黑布鞋,不会开车不吸烟,唯一的嗜好就是收藏书籍,在他的大道艺术馆里,开放性地摆放着数万册各类书籍供朋友们观阅。这听上去和他的身价并不相符,但他乐此不疲。
慢慢地,刘宇意识到,当初删号码的举动多少有些“幼稚”。因为,不管家底多么殷实的人,在没有任何物质和精神回报的前提下,让他们掏腰包,都是“赔本买卖”,而公益的原则是自愿和持续,要“讲策略、讲方法、有耐心”。
也因此,他总结了自己的公益原则,让艺术家的公益行为获得政府的表彰和企业家的友谊,让企业家在做公益的时候获得一份超出他所捐助价值的艺术品,让孩子们获得全社会的关爱。
2013年8月,大道公益艺术馆成立。这个坐落于沈阳市皇姑区的公益平台,分为老照片馆、书画艺术馆、油画艺术馆和艺术家活动中心4个主题场馆,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是国内第一个民间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公益活动中心。
刘宇说,这是他所能想到的实现艺术公益事业良性循环链条的最佳方式:大道艺术馆搭台、艺术家表演、企业家买票、孩子受益。
2014年1月14日,沈阳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上百名辽宁省书画家和省政协3位副主席及秘书长、各界委员、嘉宾企业家来到大道艺术馆,参加刘宇创办的第一届“爱心圆梦”辽宁书画义捐活动。那天,刘宇征集的义捐艺术作品达110多件,现场募集善款数十万元,这个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或许并不起眼的慈善数字,却创下了辽沈地区同类活动的最高纪录。
刘宇把筹来的钱捐给了合作单位沈阳市教育基金会,用来帮助沈阳市农民工子弟小学的孩子。其中,旨在捐助来沈务工人员子女的公益项目“四海一家亲、成长心连心”活动,还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示范项目。
既要参与公益,又能让做公益的“有所值”
企业家朋友拿到一份价值远不止所捐善款的艺术作品,还有一份政府及慈善机构授予的荣誉证书,艺术家朋友有了大道艺术馆免费提供的创作和展示平台,还结交了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朋友,各得其所。然而,对于承担了所有经济支出的刘宇来说,除了“照顾”好各方感受之外,如何让这种模式能够持续下去才是最大的难题。
这个问题在他担任民营医院院长时就“侵扰”过他。在3年的院长工作中,他成立了民营医院第一个党支部,创办了送医温暖工程,制定低保患者减免医疗费用政策,并开展送药进社区、送药进校园等惠民医疗服务,这些在公立医院那里司空见惯的举动,在同行眼中多少有点不务正业。
但时间久了,这种另类却让刘宇赢得了友谊和尊重,他说,在民营医院和民间金融历练的近10年间,他最大的收获不是利益,而是性格成就的轻利重义的口碑,并因此获得了当年的青年五四奖章,当选为辽宁省政协委员。
坚持大道公益艺术馆的非商业化,这是刘宇对这个平台的底线,大道公益平台本身要保证其公益的“血统”,刘宇要做的就是在平台之外思考生财之道。
几乎是同一时间,大道艺术馆这边刚落地,刘宇就和辽宁省供销社斥资亿元合股成立了省内第一家混合经济所有制公益企业——辽宁供销电信服务有限公司。因为创办大道公益艺术馆而租用了辽宁省供销社大楼,又通过公益活动获得了省供销社领导班子的高度认可,刘宇促成了这个外人看来基本不可能的合作,这就是公益的力量。
诚然,没有任何盈利模式的大道艺术馆让他每年背负了500万元的运营经济负担,刘宇说这是公益梦想的代价。那么成立国民企合营企业,建立旨在为农民兄弟服务的辽宁供销e通网信息服务平台,则是刘宇为公益梦想所寻找的经济支点。
这又是一单常人无法理解的生意。辽宁供销e通网将通过向辽宁省内200万名农民捐赠定制手机的形式,来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推动全省智慧城市信息化终端建设及普及。农民获得的手机和其中订制的信息化服务完全是免费的,正如刘宇在全国媒体郑重承诺的,不与农民兄弟争利是企业的发展原则,全心全意为农民兄弟服务是企业的宗旨。
今年7月31日,随着辽宁供销e通网和葫芦岛市政府正式签约,刘宇公益企业模式的经济支点开始落地。
毕竟在资本圈里打拼了多年,刘宇深谙新经济时代思维的重要性。这也是他选择这一项目作为他整个企业公益模式中“一条胳膊”的重要原因。用他的话说,跨界思维是项目的核心,“羊毛出在猪身上”,但“让牛来埋单”,是项目的本质。
“这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项目!”在7月31日的手机捐赠仪式上,刘宇当着当地政府、合作伙伴以及数家媒体的面如此表态,“我送给农民兄弟的不是单纯的手机,农民兄弟需要的也不是施舍,而是可以帮助他们通过信息化服务致富的途径和引领,辽宁供销e通网致力于此。”
更进一步说,刘宇给e通网的定位还是公益项目,他希望通过资本的杠杆力量及模式转化来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推动全省智慧城市信息化终端建设及普及,这里核心的利益点和转化点是第三方合作平台,即中国电信辽宁公司。利用资本的力量服务于三农,助力电信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多赢的基础上向电信垄断企业要效益是这个公益项目的商业核心。
e通网启动那天,来自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沙河营乡的多位村支书颇为激动。钟赵屯村党支部书记赵凤利告诉记者,此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获取农资信息难的问题。他说,老百姓以前最担心的就是花钱买了种子、施了肥,玉米卖不出去,情况稍好些的推销给了商贩,但利润也基本让这些“二道贩子”给赚了。
让行善统治商业成为企业的发展思想
项目启动之前,从未接触过农业的刘宇做过一些“功课”,通过调研,他以三个“无法想象”来坚定自己的选择:一是“北方的农民对农业信息的匮乏、需求和渴望程度是你无法想象的”;二是“地方政府每年对农业巨大的投入和扶持也是你无法想象的”,三是“农业信息化的前景也是你无法想象的”。以交易为龙头,以信息技术和服务为两翼,是辽宁农业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发展的核心。没有农业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民兄弟的幸福生活。
即便是当着运营商合作伙伴的面,刘宇也并不避讳说出自己对这个项目的真正理解,“它的商业模式更趋于‘杀富济贫’,从运营商那里切割既得利益,携其共同服务于百姓。”
根据辽宁供销e通网的设计,作为一个省级联动、市级互动、个体农户开放交流的三级信息平台,其具有农业信息互动、农资推荐、专家指导、农户交流、农业视频、补贴查询、价格信息、金融服务、缴费交易、投诉等综合功能。葫芦岛市副市长胡徐腾称其是“葫芦岛广大农民兄弟的一件幸事”。
事实上,在那以前,刘宇从未接触过农村。母亲是医生,父亲是啤酒厂的工程师,上面还有两个年长的哥哥。小时候,因为乖巧,常帮大杂院里的邻居们晾秋菜,打煤坯,总能得到邻居们的偏爱,谁家做了什么好吃的,也总是少不了他的份。
回过头来看,这也是一种熏陶公益情怀的天然环境。刘宇说,“我一直认为当人盖棺定论的时候,总结的不应是他的剩余价值,而是创造的财富的社会价值的再利用。”应该说,供销电信公司和大道公益艺术馆的模式体现了他核心的公益思想,即“汇同道、创模式、聚富散财”。
如今,刘宇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被他所谓的“只赚不赔”理论折服。他的算账方法听起来很另类,不片面考虑金钱上的成本和收益,更多的是从社会效益上来看待整个项目的“进步性”,着力于第三方思维。
一年来,公益模式的另一条胳膊——大道艺术馆一共举办了包括志愿者和省孤儿学校留守儿童“庆新年.回家过年”公益活动、“庆六一关注儿童·携爱同行”公益活动、志愿者为朝阳地区儿童捐衣赠书公益活动,同时还举办了“百年沈阳变迁展”、“东北抗联抗日纪念展”、“抗日战争全景展”、“7月7日改造日本战犯纪实展”等十数场大型公益展,同时,捐资50万元和中国青年报社联手推出“中国青年报进校园进寝室”免费赠阅公益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反响。
“企业是应该有思想的,它体现在它的社会性上,而社会性更直接一点就是公益服务性。”刘宇说,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是有共性的,我们正在探索的不仅是公益思想,更是商业与公益模式的更多结合。
本报记者 邱晨辉 迟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