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职业精神的布道者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的育人之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1月28日   08 版)

    四川雅安,一座先后遭受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重创的城市。坐落在这里的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们和灾区人民感同身受。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使学院经受了灾难的考验和洗礼,也凸显了一所高职院校的育人成果。

    从高校教师到公职人员,转变的身份,不变的是对职业的忠诚和热爱

    2013年4月20日,星期六,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青年老师、已有两个月身孕的任敏正在雅安的家中休息。地震发生后,任敏与丈夫驾车来到青衣江边的空旷地带躲避余震。

    “震中在芦山!”广播里传来的消息,让当时被下派到芦山县教育局挂职任副局长的任敏忧心忡忡。“芦山有20多所学校和20多所幼儿园,不知道受损情况怎么样。”电话打不出去,短信发出去又没有音讯,任敏决定,让丈夫驾车送自己进灾区。

    山高路险,再加上前方道路不断的塌方,这条原本30分钟就可以走完的路,他们足足用了4个小时。当任敏到达芦山县教育局时,同事们都已经到场了,大家立即投身到抗震救灾工作中。

    就在任敏千方百计往震区赶的同时,她的同事、药学检验系青年教师李顺源也正在从雅安市赶往宝兴县。“地震后肯定最缺医疗卫生系统的人,我得赶紧去。”李顺源当时正被下派在宝兴县卫生局挂职担任副局长,他与在雅安过周末的同事集合,驾车赶往宝兴。

    为了保障应急救援车辆畅通行驶,在一些路段私家车不允许通行。李顺源只有折返雅安,随后搭上了四川省120急救中心的救护车,经芦山县前往宝兴县灵关镇。

    芦山县到宝兴县的两条路在地震后都被塌方阻断了。晚上8点,天色渐晚,前方道路依然没有打通,如果想尽快到达宝兴,只能与路上的部队官兵一起徒步前进。

    李顺源果断作出了决定:“走!”没有手电筒,他们就举着手机照明,没有路,他们就走在路基的边缘,下面是滚滚的江水,上面是时不时滚落的飞石。3个小时心惊胆战的行走,李顺源一行人抵达了受灾严重的宝兴县灵关镇,他立即组织当地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李顺源每次回忆起“走”的那个决定时,都会感到自己很“痛快”。他记得,在下派挂职前,学院党委书记张大凯找他谈话,要求他不管在哪里,都要坚守职责,做好工作。“我是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我也是宝兴县卫生系统的一分子,就是这样一种使命感支撑着我。”

    从高校教师到公职人员,任敏、李顺源身份发生了转变,不变的是他们对待自己职业的忠诚和热爱。面对突如其来的“4·20”芦山地震,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以实际行动展示了自己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

    芦山地震发生后,地处震区的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组织、从容应对,充分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组成医疗救援队、志愿者服务队、医疗防疫卫生服务队、心理抚慰服务队,积极投入到雅安抗震救灾志愿服务活动中。

    震后不久,任敏挺着肚子将全县的乡镇幼儿园全部走访了一遍。她发现,全县接收到大量全国各地捐赠的硬件设施,可是乡镇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十分薄弱,教师文化水平不高、年龄结构偏大,“连普通话都说不好”。这样的软硬件差距,任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及时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学院。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示范建设项目中设立了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和培训的相关内容。学院紧密结合地方灾后重建需求,按照“院园合作,学岗结合”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雅安市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基地的职能,向芦山幼儿教师、保育员提供了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园教师、保育员师德修养、教学及幼儿管理水平。

    “在芦山参与抗震救灾的时候,我的女儿在我肚子里是吃芦山的百家饭长大的。”挂职前未曾到过芦山、震后芦山却成了第二故乡,任敏坚守着爱岗敬业的精神,完成了职业赋予她的使命。

    “4·20”芦山地震发生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从容应对,领导班子深入基层,及时疏散和妥善安置师生。不仅如此,500余名党员干部、教师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医疗救援队、志愿者服务队、医疗防疫卫生服务队、心理抚慰服务队积极投入到了地方的抗震救灾志愿服务活动中。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还通过制定和完善校地合作实施意见,与汉源、石棉、荥经、宝兴、芦山等多个区(县)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选派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骨干到地方部门交流挂职,借此推动了芦山县村(社区)干部培训、汉源骨干教师培训、汉源中小学管理干部培训、荥经基层干部管理培训等合作项目,收到良好社会效益,也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群体的培养,使他们成为连接地方和学院的桥梁和纽带,深化了学院对地方需求的准确把握。

    恪守职业精神,是学校老师传授的最好道理

    不仅仅是在学校任职的教职工,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们,也浸染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氛围中。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始终把职业精神贯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文化体育、学术科技、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学生们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都有着很高的认同。

    张晓惜2010年考入教育系英语专业专科,去年又成功升入西华师范大学本科。入学不久,她就随学院的“爱心之家——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服务队前往雅安市上里镇马俊红十字博爱小学开展“三下乡”活动。在这里,她认识了小娇妹妹,一个与祖辈相依为命的留守儿童,从此,张晓惜就踏上了志愿服务的征程。

    “我自己就是留守儿童,5岁的时候,爸爸妈妈从外地回来,我躲在奶奶背后,管他们叫‘叔叔阿姨’。”张晓惜说。

    深知留守儿童内心感受的张晓惜,正在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奉献给更多的孩子。凤鸣乡硝坝村小只有3个老师和1个保安,以及一到三年级的42名学生。从2011年起,每隔一周,张晓惜都要乘10分钟公交、爬1小时山路,到硝坝村小为孩子们上英语、体育、音乐、美术、语文课。

    “传道授业解惑,为师要身正垂范、师德高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张晓惜对她的职业精神这样概括。她说,这是她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读书的时候,老师教给她的最好的道理。

    学好专业技能,反哺母校教育,2010级的龚应育正在践行着这一理念。2013年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后,龚应育在上海进修数控加工工艺并拿到了新加坡工艺教育局(ITE)精密工程“NITEC国际证书”。此证书具有国际权威性。

    龚应育认为自己的性格适合当老师,因此他放弃了当下炙手可热的“蓝领”工作,回到母校,作为一名机电实训中心指导老师。与此同时,他还在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建安车桥分公司进行“工学交替”,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将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带回课堂。

    “如果在企业里做工,师父带徒弟经常会‘留一手’。我希望在技术教育领域,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力量。” 龚应育说。

    龚应育的选择不是偶然。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的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在10多年的高职办学过程中,坚持“立足雅安,辐射周边,面向基层,服务民生”的办学定位,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用得上、吃得苦、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龚应育的例子也不是个案。近年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涌现了一大批扎根基层的优秀人才,如现在雅安市医院工作的护理专业毕业生冉雪梅是党的十八大代表;芦山县人民医院护士张艺川是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在“4·20”地震中被誉为“最美女护士”;医士班毕业生罗东一直扎根乡镇卫生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医士班毕业生王建业被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等等。

    他们是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众多优秀毕业生的代表,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着当代社会宝贵的职业精神。

    (汪龙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11月28日 08 版

刘宇:探索“不差钱”的社会公益模式
技能“V表演赛”助力青工成长成才
问湖哪得清如许
部级正职办公室不超五十四平方米
职业精神的布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