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2月0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科研产业化:让技术创新叫好又叫座

实习生 马慧娟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03日   11 版)

    11月28日,首届“盐商杯”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导师带徒”活动,导师在为参赛选手提供建议。本报记者 赵迪摄

    “大家好,我是来自广东合微的冯良,这是我们研制的全球最小尺寸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集成,还有全球最小尺寸TPMS模块……我们未来的目标是成为中国MEME芯片设计第一大公司,进入全球前五。”

    听到这一项目路演的开场白,谢莉“惊”了一下,有一种触电的感觉。谢莉是首届“盐商杯”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初赛和半决赛评委,奇火锅快乐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认真听完冯良的阐述,她不由得想对冯良这样的创业者竖起大拇指,她甚至相信,这样的青年人才,不会是市场的“烈士”,而是创业者里真正的“勇士”。

    长期以来,依托高科技、与制造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因其前期投入大、见效周期长、技术转换率低、资源难以整合、产业链条不易打通等原因,常常不被市场和风投看好,项目成功率也较低。而专注于技术研发的高学历人才搞创业,也常常被精于市场和管理的创业者所“排斥”,认为高学历人才思想僵化、闯劲不够,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和残酷竞争,缺乏快速行动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所以,即使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很多技术类创业项目也不被看好,常常“叫好不叫座”。

    但是,本届“盐商杯”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出现的一些技术出身的创业者及其项目,改变了很多人的上述看法。

    心法大于技术

    “国内近百家涉足TPMS产业的企业,基本只能承担方案商的角色,没有核心芯片设计与制造能力。而芯片这个产业,中国每年的进口量超过石油,但知道的人却不多。华为拥有亚洲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但其中的高端芯片全是进口的。虽然我们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却不是价值链上最大的获益者。”冯良解释自己和搭档从职业经理人转身创业者的初衷,“就是希望做一些事情,挑战一下”。

    冯良在华为工作了17年,负责过华为数十个上亿美元重大项目及公司管理变革项目,有着丰富的营销和运营管理经验,年薪300多万。而他的搭档邝国华,曾是富士通半导体亚太公司的创建人之一,负责整个亚太区的产品开发及销售,每年在亚洲的营业额超过5亿美元。这样的人出来创业,完全从零开始,常常不被人理解。

    汽车的事故,60%来源于轮胎故障,TPMS胎压监控系统可以有效避免爆胎等事故的发生,但在国内,目前只应用于中高端车辆的安装。“我们想改变这一现状,通过自主研发降低芯片成本,将其推向中低端市场,希望中国超过1亿的车辆用户换上中国人自己研制的芯片。”冯良说。

    这样的想法,正在做敏感功能材料半导体芯片及元件和传感器制造产业化项目的刘倩也有。一个偶然的相遇,刘倩认识了中国第一批研究热敏材料的知名专家陶明德教授。这位从事敏感材料和器件研究开发40余年的老教授,用其毕生所学,将研究推向一个世界级高度。但是,这个高度一直都停留在他的实验室里。没办法产业化,无法运用于日常的生产实践,就不可能发挥更大的价值。“中国的技术材料太薄弱了,我不想把我的研究带到棺材里去,我想让它传承下去,让它得到更广阔的开发和应运。只有基础性的技术材料强了,才能实现真正的国强。”7年创业,一路坎坷,甚至是失败,刘倩无数次想起陶明德的这句话,一直坚持,项目终于走出了从实验室技术到产业化的“死亡之谷”。

    在大赛导师带徒环节,当谢莉听到这些创业者们分享的创业原动力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在这些选手的身上,她看到了一种使命感和价值感,这是企业生存下去的基因。“也许未来,他们就可以喊出一个口号:让中国汽车XXX。我国未来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也许就可以由这些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实现”。谢莉说。

    创业需要草根精神

    一件运动上衣,一条休闲裤,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双肩包,这是冯良现在的“行头”,完全不像一个曾经年薪300多万的职业经理人。冯良将这称为“归零”。

    邝国华,从富士通半导体亚太区集团高级副总裁转身,创业初期,连招聘广告都得亲自写,而这个工作,之前是他下属的下属做的事情。冯良现在去见客户,都是坐公交车、地铁。“需要低头的事情很多,创业者要有这种心态。”冯良说,“我现在见的很多工程师,以他的级别,过去想见我的面都见不到。但是现在拓展客户的时候,我还得求着人家,调整好自己就好了。”

    “这就是草根创业。一提到草根,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贫困的现实,其实不是,草根是一种不断探索的精神,创业者要像野草一样,要能在一片荒凉的土地上让自己迅速地生长起来。这就是市场开拓能力。”谢莉在给创业者进行培训时说。

    对于初创企业,如何快速地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如何找到好的合作伙伴,打通供应链,把成本降下来,把优良率提上去,如何说服十几亿、几十亿规模的大公司,让其愿意和初创的小公司进行战略结盟,面对这些问题,冯良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可喜的是,业界流传着一句话,“在半导体领域里,如果有一家大公司和你合作,你会活得很好,有两家,你的钱就赚翻了。”目前,冯良通过自己的努力,拿下了两家。“我相信,未来这样的合作者会很多。”他说。

    从军队走出来的创业者魏建仓,2013年1月,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水下机器人研发的高科技企业,成为国内首家从事水下滑翔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民营企业。以前,这样的技术研发只能在军队的研究所里搞。但是,干了十几年后,他和搭档认为,这样的技术,只在军队里做,“有些浪费”,无法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不能把项目成果转化为产品。于是,他投身创业,尝试将军用技术运用到民用领域。有人说他这是对现有科研机制的一种挑战,魏建仓说,他想尝试一条新的路。

    “马云,就没有睡在过去的成就上享受,而是在一次次创新中成就了一个帝国。”谢莉鼓励创业者说。

    团队建设,是个问题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人才的培养问题。核心技术,目前只靠我同学一个人,肯定不行。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解决的?”选手相互交流时,魏建仓不耻下问。

    “这确实是一个痛点,我们早期搭建的团队,目前走了两个核心骨干。”冯良说。“我们的竞争对手都是国际巨头,当我们处于弱小的时候,要学会示弱,要悄悄地做,这一行业,高薪挖人的事情太常见了,竞争对手的这种骚扰,很可能就是致命的。”

    “其实我们现在说的这些,出去都不敢讲的,只敢在比赛上说说。”选手程建伟说。

    “我们用的是导师带徒的方法,教授带领几个大学生从零开始学习,一步一步地做,培养自己的科研团队,但确实很难很慢。”刘倩说。

    “又懂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人,太少了,很高端的人才,刚创业的小企业请不起,请了风险也太大。”冯良说。

    创业者们目前尝试的方法是,细分领域,将技术与营销相分离,与高校合作搞研发,不去占用别人的渠道,合作、共享。用股权还是用高薪留住核心技术人员,成为大家讨论的重点。但是,有多年企业管理经验的谢莉分享了一个故事,让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者们为之赞叹。

    今年,谢莉给公司的几个员工每人买了一辆车。创业者们纷纷猜想,获得这一奖励的人不是高管就是中层管理者。而谢莉却说,“其中一名获奖者是洗碗工,因为她给我们了洗了16年的碗!”精神就是一种价值,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除了靠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打造企业文化和精神,也是不可缺少的。而这样的凝聚力,可能会让企业获得“意外之喜”。

    冯良认为,团队的凝聚力是制胜法宝,关爱、包容和分享,这是他提升团队凝聚力的砝码。

    “当大家都在批评现在年轻人都好高骛远时,我们也看到了这样一批创业者,他们拥有很高的教育背景,却在很务实地做事,很踏实地做人,也许这仅是一部分先进青年的代表,但这就是希望”。比赛当天,谢莉写下这些文字。

科研产业化:让技术创新叫好又叫座
机车游侠吴轶群
要做旅游业的马云
王志晓:复旦小青年玩出“密室”大名堂
创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