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2月04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透视

渔人计划:助障碍孩子更好融入社会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04日   10 版)

    在12月3日开幕的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暨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现场,广东展区渔人计划项目展台前,讲解员之一的小星很愿意跟人交流。特别是涉及深入问题,他马上跳出来现身说法。通过渔人计划,小星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

    今年30岁的小星(化名)是个快递员。如果不仔细观察根本不会发现,小星是一位情绪障碍者。

    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心理疾病。在小星的老师看来,他和非障碍者相比,只是情绪很不稳定,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差别,完全可以胜任这份工作。

    但找工作这件事,对于小星来说,并不容易。

    说服企业接收障碍者不是件难事,但是,作为企业来说,“帮忙不添乱”的基本要求对于像小星这样的障碍者来说不能完全做到。有些企业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给障碍者长期放假。这样一来,希望障碍者融入社会的目的变成了如此权宜之计。

    这件事,一直困扰着在广州少年宫工作了8年的廖一柱。

    “2005年广州市少年宫正式成立特殊教育中心,为自闭症、唐氏综合症、精神发育迟缓、肢体残缺等特殊孩子开设免费的艺术培训班。这些孩子当时可能只有八九岁,但8年后,他们快成年了,怎么办呢?”廖一柱十分发愁孩子的去向。“留下,少年宫没有多余学位接收已成年的障碍者,但是,我不能简单的说一句,你毕业了,发一个毕业证,就把他们推进社会了。”

    为了帮助障碍孩子融入社会,广州市少年宫与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推出“渔人计划”:联合画家、志愿者进行一对一美术辅导,教会“渔人技艺”;聘请支持性就业辅导员为心智障碍人士开发就业岗位、提供为期3个月的岗位培训、跟进在职情况,提供支持性就业服务实现“授人以渔”;帮助障碍孩子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与沟通能力,设置“渔乐无穷”特殊孩子融入课程。

    对于廖一柱来说,最困难的部分在于教会孩子社会融入。“这远不是教会一门课程那么简单”。廖一柱说

    “比如说,如果走失,如何拨打电话,如何清楚的告诉对方‘我在哪里’,如何去看附近的建筑物,如何形容建筑物的特征。比如,自闭症孩子面部表情常常无法自我控制,他们需要学习如何在与人交往中尽量恰当地使用自己的表情。”

    平日里,课程的内容廖一柱已经深谙心底。他清楚,从渔人计划走出去的孩子,能掌握一门手艺,在课堂上会与人打交道,通过就业辅导员的帮助也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但这些终究只是纸上谈兵,大部分特殊儿童及成年的特殊人士被社会隔离在“家庭—学校”与“家庭—庇护场所”两点之间,并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融合。障碍孩子最终的练兵场还是在社会。而令廖一柱最为担心的是,当障碍孩子准备好走进社会,社会是不是准备好真正的接纳呢?

    在本届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参展的505个项目中,关怀身心障碍者的项目所占比例约为22%。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助残”外,这些项目主打“融合”的概念,即为身心障碍者更好的融入社会提供支持。

    在读大学时,张早就是中国传媒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员,他把志愿服务这项爱好从大学带到了工作中。2012年,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无障碍电影”志愿活动团队正式成立,张早成为为视障人士讲电影的8名志愿者之一。

    这支以播音员、主持人为主力的志愿者团队从最初的8位播音员志愿者起步,扩展到整个上海广播电视台和多家单位,截至目前,已经有200多位张早的同行加入到电影讲解志愿者队伍中。

    在普通的电影院里,和非障碍者一样的屏幕、一样的座位,同样也是对号入座,这是一场专为视障人士播放的电影。只是,在电影院的第一排,多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多了一支话筒,多了一位讲解员,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视障人士可以通过讲解员耐心细致地讲解,全程“听”电影,哪怕是一个微小的细节,讲解员都不落下。

    把一场电影变成给视障者的讲解文字,A4纸常常要写满60页。张早就像每天清晨播新闻一样,握住话筒,字正腔圆,并且充满感情。在他看来,这项为视障人士提供讲解的志愿服务刚好发挥了他的专业优势,轻轻松松的付出却收获了视障人士120分钟的电影享受,让他们能像非视障者一样走进电影院,享受艺术的魅力。

    在所有展位中,“发现中国的梵高”这个标语特别明显。“梵高”的候选者们,不是众多名牌美术院校的毕业生,而是一群心智障碍者。

    一个偶然的机会,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的苗世明走进了心智障碍者的生活。开设艺术潜能开发课程,给喜爱绘画、音乐、陶艺等艺术创作形式的身心障碍学员一个展示自我艺术才能的机会,是他想要做的事。

    苗世明的“无障碍艺途”艺术中心,就是为需要借助轮椅才能出行、凭借盲杖才能上街、依赖他人才能照料日常起居的障碍人士,提供无障碍的艺术支持,慢慢建立起社会融合的平台。

    “其实社会对于障碍人士‘有能力’这件事并没有足够的认同。”在广州市少年宫专职社工莫穗贤看来,社会上对于障碍人士抱有“同情”多过“了解”,很多时候容易仅仅停留在“施舍”的层面而忽略了“认可”。

    “知道障碍者是弱势群体仅仅是一个方面,我特别希望大家在真正了解了障碍人士之后说,‘对哦,其实他们有他们的能力,我们和他们之间只是有不一样的优势而已’,从而认可障碍人士的价值。”莫穗贤说。

    “了解是接纳和融合的基础。”莫穗贤常会给大家举这样的例子:当你在黑暗的屋子里蒙上眼睛的同时,还要完成倒水、穿衣服、吃饭这样最简单的动作时,你会发现,其实视障人士才是有能力的那一位。

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项目
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项目
到志交会碰撞志愿的火花
渔人计划:助障碍孩子更好融入社会
中国志愿服务的广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