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2月0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寻找青春榜样

周玲:将公益进行到底

实习生 郑文韬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08日   12 版)

    周玲是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09级博士生。硕士毕业后的8年多里,周玲换过3份工作,无一例外都服务于公益机构。

    公益行业在许多人眼里是没有保障、不稳定的代名词,连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父母有时也会问她“你怎么还不换行业啊”,但周玲依然选择了坚守,她说自己很喜欢这项事业。

    虽然父母对她从事公益颇有微词,不过周玲与公益结缘其实与父母的影响分不开。小时候周玲跟随父母下乡看见了农村的落后状况,“这些是影响我的基础性经历”。

    真正决定投身这个行业缘于读硕士期间的一堂课。当时老师播放了一张辍学儿童的照片,旁边写着“这是一群未来的农民工”。周玲深受触动:“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跟某个群体有关联的时候,会产生使命感,我比较看重我行为的社会价值。”毕业时,她是班上唯一一名投身公益事业的。

    8年多时间里,周玲参与管理和负责的项目超过30个,涵盖帮扶尘肺病人、留守儿童、抗战老兵、孤寡老人。参与时间最长、也是“成果最卓著”的算是救助尘肺病农民工的“大爱清尘”项目了。迄今为止,“大爱清尘”已在全国救助1004名尘肺农民,帮助598名尘肺病家庭子女上学,发放制氧机376台、爱心包裹千余个,还参与推动职业病防治条例修订。

    周玲2009年偶然接触到尘肺病农民工这一群体,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维权的艰难让她震撼,“他们是为这个国家和社会作了贡献的”。回到当时供职的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后,她立即推动在基金会内部成立尘肺病公益救助项目。不过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在整合资源的阶段,影响并不大。

    2011年,周玲和关注尘肺病人的著名调查记者王克勤结识,促成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与王克勤共同发起成立了“大爱清尘”基金会,周玲任基金会副主任。

    尘肺病人维权存在很多困难,获赔率和获赔标准都很低,燃眉之急是怎么获得治疗和筹款。“大爱清尘”利用微博这个平台发声,为更多的尘肺病人争取帮助。后来随着姚晨等微博大V的转发,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个群体,筹款也慢慢得到改观。

    项目在成立的第一年就筹到1800余万元,一共救助了1000多个尘肺病农民工。“相对于几百万尘肺病人来说,这些帮助还显得杯水车薪”,周玲说,“大爱清尘”更重要的是扩大了影响,让更多人关注了这个群体。“三年来项目产生了很多成效,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尘肺病和尘肺病农民工这个群体,也促使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相应措施以解决当地尘肺病农民工的问题。”说起取得的这些成绩,周玲深感欣慰。

    周玲坦言这项工作确实给自己带来一些成就感,她说这几年的“两会”有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提案,“用行动证明了作为一个公益组织,是可以有效推动问题的改进的。”但是短暂的自我肯定会很快被自我鞭策所取代,“压力会更大”,她解释说,“我们所做的工作相对于这么大一个困难群体只是很小的一点,对这个问题全面的解决我们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作为一名从事8年多公益事业的“老公益人”,周玲说:“我可能会把别人觉得比较重要的,比如物质等看得比较淡。如果我做的事能对某些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一点一滴作用的话,我就很有成就感。”

    现在的周玲正慢慢淡出“大爱清尘”,投身于一个专门针对公益行业从业人员的公益保险项目,“希望能惠及更多热心公益的人。”

郎朗恩师格拉夫曼:有一定的压力和约束是好事
金牌编剧陈彤:你只管抓住下一个梦想
郑州九中校长田宝宏:用社团改变“分数交往”
周玲:将公益进行到底
普林斯顿大学校园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