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12月0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从过去驶向未来

专题撰稿 李帆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09日   12 版)

    在西北小城我第一次见到蒸汽机车

    朋友说,所有类型的列车里,对身体健康影响最小的是蒸汽机车。尽管我是个没受过科学训练的文科生,还是觉得这种说法没道理。想想蒸汽机车冒出来的漫天黑烟,光就环保而言,已经被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甩出几条街。

    不过,必须承认,就外观而言,蒸汽机车比它的晚辈们还是有型很多,代表一个时代的美学水准。早在10多年前,蒸汽机车就已经是古董级,运气好的已经栖身于博物馆,作为中国铁路发展的见证,接受众人敬仰,还在发挥余热的属于极少数,估计都能数得过来。直到前年,我才第一次见到蒸汽机车,那是在一个西北小城的国有矿场。这辆仅存的蒸汽机车负责把矿石运到矿场外面,再由电力机车转运到全国各地。

    后来,我们站在厂区的天桥上,看着这列玩具一样的蒸汽机车车头,拖着几车皮矿石,一路开来,速度比走路快不了多少,不慌不忙,车轮每转一次都扎实有力——如果没有铁轨,地上的车辙恐怕得碾出半米深,发出特别正宗的“况且、况且”的声响。到现在,火车已经进步到高铁,随着速度的提升,前进时声音愈发含混,但在很多图书中,关于火车运行的拟声词,还是沿用蒸汽机时代的“况且、况且”。

    当火车头驶过来时,依稀可以看见车头里的司机在使劲铲煤。如果说蒸汽机对身体好,那么,这和每天铲煤的大运动量不无关系。滚滚黑烟中,还夹杂着烟煤的气味,恍惚间,背景回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横行的年代,到处都是铁与火的缠斗,漫漫天地间,只有黑红两色。

    近些年,流行一种名为蒸汽朋克的亚文化,将蒸汽的力量无限扩大,虚拟出一个蒸汽力量至上的时代。比较著名的有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

    在西北小城,蒸汽机车把我载回到宫崎骏的动漫里,直到现在,想起火车的声响,我的第一印象,还是最经典的“况且、况且”。

    驶上人生快车道,养活自己才是硬道理

    每隔一些年,铁路就会提速,等我开始坐火车的时候,T字头的特快列车已经是主流了,从兰州到北京,只用了20多个小时。高峰时段还是挤,票还是难买,然而,和过去相比,还是舒服了很多。

    除了T字头,还有以K字头为代表的快车。什么拼音都没有,只有4位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识的慢车,速度可想而知。其设备和服务,用“马马虎虎”这4个字,已经算是褒奖。很幸运,读研时,我坐过这么一趟慢车。这里的幸运不是反话,因为价格比一般火车便宜很多。

    书读到研究生这个程度,还是摆脱不了一个“穷”字,但是大伙还是想出去玩,正所谓穷快活。结果有人替大家买到了便宜的车票,每个人都喜气洋洋。上车之后才发现不对劲,首先,窗户可以推开。在特快上,因为有空调,不到万不得已,窗户都是紧闭的,抽烟更不行,烟民只能去车厢接驳处。但在这趟车上,很多人都在肆无忌惮地喷云吐雾,烟灰,就直接弹在了地板上。列车员非但不管,还大声提醒,让摸不清头脑的我们,把垃圾都扔到地板上。过一会儿,他拎着簸箕和扫把前来打扫,一节车厢扫出一麻袋的瓜子皮。

    慢车之慢,不仅在于本身的行驶速度,还在于无论大小站台,逢站必停,逢车必让。次数之多,让人不胜其烦。转念想想,本来就是出去玩,也没什么正经事,何必那么性急。对面坐的阿姨要去宁夏打工,挣钱事大,但人家还不是从容不迫、不紧不慢地嗑瓜子。

    对面的阿姨见到我们可高兴了:“我理解你们,我儿子也是大学生,学设计的。”

    想想自己的父母,也跟对面阿姨一样,这么大年纪还出门打工,真还有点惭愧。

    细思极恐,赶紧毕业,驶上人生快车道,养活自己才是硬道理。

    为什么没有更快一点

    如果没有高铁,恐怕我还得晚几年结婚。

    好不容易谈了个恋爱,还是异地。我在兰州,她在深圳,每次约会都大动干戈,收入都花在交通费上。尽管如此,还是要感谢高铁,她老家在岳阳,武广高铁贯通南北,岳阳顺理成章成为我们的“接头地点”。

    安排好假期,她北上坐车回家,我飞机转高铁,南下岳阳。

    每次都在丈母娘的督导下谈恋爱,想不结婚都不成。就这样,高铁之快,甚至成全了我的婚姻。婚后,先是两地分居了一年,期间继续高铁往来,我觉得这种状态还挺浪漫,不成想丈母娘搅局,逼我南下团聚。

    辞职之前,原单位主编惋惜地说:“要是兰州通高铁就好了,你也不用走了。”我视为这是对我职业生涯的最高肯定。

    在我干过的几份工作中,杂志还是我最擅长、也最喜欢的。南下以后我做过几份工作,一直找不到归属感。据说,兰州的高铁已经快修通了,“但为什么没有更快一点”,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

    深圳的高铁四通八达,去哪里都方便;高铁站感觉跟机场一样气派、体面;和飞机一样,高铁全程禁烟,乘务员基本就是“小一号”的空姐。这样的便利,培养了我和老婆四处旅游的习惯。上个月汕头,上上个月韶关,搭乘高铁去广州,只需要半小时,动车的话,稍微慢一些,一个半小时足矣。

    高铁的上档次,还体现在售卖的食品上,没有人推着小车高喊香烟啤酒桂花糖,但会有人端着上等的咖啡来卖。也就是在高铁上,我平生第一次吃到了哈根达斯。价钱着实不便宜,所以,一边吃的时候,一边心头滴着血。

    无论如何,为买到便宜的慢车票兴高采烈的日子,还是过去了。虽然还是有种种不如意,我的生活,和中国的铁路一样,都在朝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专题撰稿 李帆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12月09日 12 版

火车的故事说不完
第一次乘火车远行
从过去驶向未来
火车上的人
买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