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2月0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第一次乘火车远行

专题撰稿 李帆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09日   12 版)

    1958年:一列火车串联了我的家族血脉    

    在传统意义上,中国人是安土重迁的,但随着时代的变动,再加上交通工具的升级,比如说火车,人口流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而很多中国人的家庭格局,都因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1958年,我爷爷响应国家的号召,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和当时的领导不和,一气之下就报名支援大西北。奶奶说,爷爷甚至没跟她商量,就虎着脸买好了火车票。当时,两人对要去的地方都不了解,爷爷甚至把冰刀和雪杖塞进行李,以为西北只是另一处白山黑水。

    奶奶当时只有17岁,这是她第一次坐火车。当时,她抱着我1岁的爸爸,肚子里还怀着我的姑姑,听说西北苦寒,也不是十分在意。再冷,顶多和东北一样,同为塞外,还能冷到哪里去。两人对即将开始的希望之地充满了向往。睡了两觉之后,火车进入甘肃境内,向窗外望去,不见绿色,满眼只有连绵不绝的黄土山坡,这才明白,西部之苦,不在于寒,在于干旱。

    这一次火车之旅,他们离开了东北故地,在西北扎下了根。后来,姑姑在西北出生,我爸成年后和当地“土著”联姻,而我就是东北人和西北人的“混血”,尽管就长相而言,我更像四川人。

    就这样,一列火车串联了我的家族血脉,可以说,没有这次火车旅行,可能最后就没有我,所以说,意义重大。

    1960年:三天三夜之后,姥爷来到大上海

    1960年,我的姥爷完成了第一次火车旅行。再向前推15年,他曾和同伴一起,历时一个月,完成了从甘肃到陕西的徒步——不是为了挑战自我,只是想外出打工,又没钱搭乘交通工具。

    10多年后,他已经返回家乡,学到裁缝这门手艺,并成长为技术骨干。他还在谋求进步,憋足劲儿写入党申请书。厂里安排他去上海采购,他十分激动,除了组织的信任之外,再就是,终于可以坐上最时髦的火车了。当时人心都是很淳朴的,为了节省经费,几个人决定坐硬座就好——是真正的硬座,一点都不软和。在那个年代,和其他交通工具相比,火车的速度已经很惊人了,但怎么都不会超过100公里,要知道,当时设计时速最快的“巨龙号”内燃机车,也就是这个速度了。

    3天3夜之后,3个腿脚浮肿的西北汉子,终于来到了大上海,站在了黄浦江畔。对于上海,姥爷的印象是,副食供应好。

    1960年,大家的日子过得都很紧张,不过,大城市的供应总是充足一些,上海这个重点城市更是有保证。本来,我姥爷想买一辆自行车,但他把买自行车的钱,全都拿来换东西吃了。

    在当时,自行车的意义和今天的小轿车也差不多,是绝对的大件,并非随随便便就能买得起。有意思的是,上个世纪60年代,虽然没有信用卡,但人们已经建立了朴素的“众筹模式”:几个信得过的朋友会筹钱帮你买东西,然后轮流下去。我姥爷把大家的爱心筹款,都换成了水果、黄鱼、鸡蛋,等等,按照当年的语言,就是副食——米面之外的补充食品。

    在上海的一个月里,姥爷是幸福的,吃得饱饱之后,他又坐着火车打道回府了。

    1961年,我大姨出生,这一年,全国的人口出生率都不高。我的大姨,应当感谢这趟美食之旅。

    2004年:我对硬座的理解,就是硬挺着,坐下去

    如果没有大四实习的话,我出远门这件事,恐怕还要晚几年。

    虽然出生在城市,但在22岁之前,我没有离开过家乡,就像只小青蛙,枯坐井底,偶尔抬头望望井口那一小块天,想象这片蓝色之外的景象。

    火车,就是我这只小青蛙的跳板。在我之前,学生坐火车去哪里都可以买半价票,可以想见,很多学生都趁机游山玩水,不亦快哉。吾生也不幸,轮到我出门时,铁道部出了新规定,只能买学校到居住地的半价票。从兰州到北京的硬卧上铺是330块钱,想想还是贵,我就买了硬座。不过,那时的硬座,已经和我姥爷那个年代的不一样了,很软,其实可以看作沙发,但活活坐上一夜,还是很不舒服。所以,我对硬座的理解,就是硬挺着,坐下去。

    之前,我在法国文学名著上读到,很多外省的年轻人来巴黎闯荡,他们囊中空空,但野心勃勃,一番打拼下来,很多人如鱼得水,成为这座城市的新贵。和“小镇青年”相比,我更中意“外省的年轻人”,大方、洋气。有一种浪漫主义情怀在里面,天知道这次旅行带给我什么机缘呢。

    就这样,我穿着里面藏着1000元现金的特大号内裤,坐到了火车上,想象自己像外省年轻人一样,要去北京闯社会,内心激荡。因为之前家里人把火车旅行说得太过凶险,简直是骗子和小偷的乐园,害得我一晚上高度精神紧张,目光炯炯地盯着行李,尽管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其实,我比较走运,周围坐的都是回家的学生。尽管如此,我还是一夜无眠,看到很多人因为无聊,一刻不停地吃东西。有个瘦子尤甚——饼干、面包、烧鸡,隔一会儿他就从行李架上拿一点东西出来,碳酸饮料就根本没停。

    这次观察,我得出的结论是,火车实在是个增肥的好地方,比如这个瘦子,从兰州吃到北京,这趟旅行,我估计他起码能重5斤。

    关于在火车上吃东西,展开的话能写不少。身边有一位朋友,女性,一到聚餐场合只喝啤酒,从来不喝可乐、雪碧。开始以为她天性如此豪爽,后来一问得知,小时候坐火车,喝饮料喝伤了。当然,饮料喝伤只能算是个案,火车上真正的食物桂冠,永远是方便面。

    这次大实习,最终也没能留在北京,外省青年又灰溜溜地回家了,变回小镇青年准备考研,然而,毕竟是我第一次坐火车,所以,还是值得记一记。

火车的故事说不完
第一次乘火车远行
从过去驶向未来
火车上的人
买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