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女性官员“落马”的消息陆续引发关注。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的“案件查处”栏目中,不少被通报的落马女性官员大都提拔迅速,其仕途顺利令人惊叹,多名落马女官员的腐败案件涉及“权色交易”。(《新快报》12月11日)
“权色交易”已成反腐新闻中的热词,很多读者最关注的可能不是腐败的性质、情形,而是权色交易的秘闻、丑闻,名人隐私确实更容易成为公众茶余饭后的甜点,腐败官员的那些丑事也概莫能外。但权色交易只是腐败的表象之一,虽然其故事性与可读性较强,但它并不是腐败的全部和核心。我们在关注腐败官员的权色交易时,应该有更深一层的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权色交易的泛滥?
在分析、观察女性官员“以色谋权”的丑闻时,更应由表及里,深入权力约束与官员选拔的层面去探究,否则就可能忽略本质问题,让一些严肃的时政新闻成为低俗的社会传闻。也只有严肃的分析和讨论,才能避免“以色谋权”的故事不断上演。
有人会说,腐败官员权色交易的直接原因当然是一些官员私生活糜烂——如果,这些所谓美女官员能洁身自好,在权力诱惑面前无动于衷,而那些以权谋色的官员能坚守底线,坐怀不乱,怎么可能出现这么多“以色谋权”丑闻?这么说有一定道理,个人修养和素质的确是预防任何腐败的一道防线,但这个防线牢不牢固似乎难以判断:一方面,以权谋色和以色谋权并不是一个私德问题,其实质是一种权力腐败和寻租,在权力面前有多少人的道德会异化,有多少人的道德可以坚守到底,外界无从得知,毕竟道德是一个内化的东西。
另一方面,不同人的道德水准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以做到洁身自好,并不一定代表所有人都能洁身自好,所以推出几个道德方面的榜样,也未必能成为众人顶礼膜拜的偶像。在权色交易面前,道德领域的建设,虽然任重道远,但似乎孤掌难鸣。
所以,道德层面的指责虽然正确,但多少有些无济于事。如果一些官员真的道德低俗、素质低下,把权力诱惑看得比自身清白更重要,那么他们与她们依然还会如痴如醉地投入到以权谋色和以色谋权的权力游戏中。在分析这类问题时,应该深思,是什么更本质的原因,让以权谋色和以色谋权成为可能。即便某些官员的内心没那么纯洁,至少我们的制度设计应该让他们的行为无法不纯洁,这才是社会最需要的制度防线。
以色谋权有个基本前提,就是有人在谋色且这个人一定是掌握权力(包括其他强势资源)的人。以权谋色不过是权力在情色领域的一种寻租,跟权钱交易的性质并无本质差异。如果以权谋色缺少空间,或者面临巨大风险,以色谋权也就难以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