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华东理工:勤工助学中心成“创业家”摇篮

本报记者 王烨捷 周凯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2月25日   03 版)

    32岁的谢应波刚一出现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的校园内,就被勤工助学中心的“老朋友们”围了起来。12月14日,应母校华东理工的邀请,一大群曾在勤工助学中心打过工的“寒门学子”聚在一起,为勤助中心庆祝20岁生日。

    谢应波是这群人中名气最大的一个。这个来自重庆贫困山村的年轻人,2000年到上海上大学时,怀揣2000元,从此,再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学费和生活费,全靠勤工助学和奖学金。如今,他创办的企业——泰坦科技,已经在2012年、2013年分别融资1.03亿元,最新一轮的融资目标是1.5亿元,它的年营业收入约3亿元。

    上大学,是谢应波第一次走出县城、第一次乘火车,入学第一天,他还穿着一件带洞的T恤。“本来想考东北的大学,因为那里消费成本低一些,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上海。”最开始,在学校里“打工”,谢应波也有些自卑,但在拿到打工收入时,他兴奋不已,越干越有劲,他还创办了学校的第一个电脑吧。本科四年,仅勤助这一项收入,谢应波就有将近4万元。

    等到了他的学弟曾行这里,收入已经翻了几番。2014年暑假,曾行通过勤助中心到热带风暴储物箱小组工作了两个月,收入9861.5元。据悉,今年华理有217名学生在暑假被推荐去热带风暴工作,所有人收入都超过了4000元,其中18人收入超8000元。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华理勤助中心打过工的学生中,很多人都像谢应波一样在毕业后创业,成了总经理、董事长。华东理工大学提供的一份勤办校友联系表中,有将近40%的人在毕业后创业。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说,华理的勤工助学有一个特点,除“助学”外,还着力在“育人”上发挥作用。记者了解到,华理学生勤工,并不仅仅是“给学校打个工”而已。

    上海复星集团印度投资部的投资经理商迟,就曾负责学校报亭、超市的物流工作。各家报亭和超市对不同品类货物的需求不同,他据此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按需分配方式,将原本的无序管理变得有序起来。

    “怎么盈利,怎么控制成本,都是由我这个经理来控制,自负盈亏的。”商迟给物流中心设计了一周7天、三班倒的工作制度,此后,中心再没出现过“货送到一半人跑了”的事情,中心盈利增加了10%到20%。

    还有勤助超市,这是一个完全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超市经理商迟要负责进货,与供货商讨价还价,还要负责给超市7名员工制定工资标准、发放工资。商迟记得,勤助超市最早是从一个濒临倒闭的私营业主处接手而来,接手第二个月起开始盈利,现在每月能给集团贡献很多利润。

    集团全称是“华理勤工助学实业集团”,总经理由学校指导老师担任,副总经理由学生担任。集团下辖有超市、物流、网吧、餐馆等多个子公司。

    网吧是给集团贡献最多的一家单位。北京易哈希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伟超就是勤助集团网吧经理出身。

    这个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在网吧做经理,爱上了“控制成本、增加营收”这件事儿,毕业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要控制电费、人员工资、电脑维护费、打印复印纸张费用、机器损耗费用,再根据成本制定按小时计费的收费标准。很有挑战性。”张伟超发现,自己挺爱“折腾”,经营一个小团体挺有意思。

    网吧经理的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一颗创业的种子。毕业两年后,他终于还是“忍不住”出来创业了。

    就在几天前,张伟超注意到,教育部就201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下发通知,首次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这一“新提法”引起了颇多争议。

    张伟超觉得,创业其实并不适合每个人,需要创业者具备创业的特质,需要资金、人脉和市场条件,不是“为创业而创业”,在校期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勤工助学进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我理解,教育部的意思,学生一边上学一边把公司开出来,不能说是鼓励,只是允许学生这么做而已。”

别让“行政枷锁”捆住乡村校长的手脚
一支赛车队“玩”出的工程教育
一台学生晚会为何持续26年热度不减
华东理工:勤工助学中心成“创业家”摇篮
第四届全球大学创意博览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