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的一节美术课上,老师让每位同学画自己的手,同学们看到张明月的作品后都说“这是男人的手吧”。的确,和其他女生纤细的手比起来,张明月的手“很糙很硬”,她有时候甚至会为此感到自卑,不过当时老师夸她画得很好,很有力量,她也觉得“画得挺纯粹的”。
其他同学或许不知道,张明月双手的粗糙是生活的磨炼所留下的印记。现在,她已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学专业的研究生,仍在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无限可能的未来。
出生于河北承德农村的张明月,在5岁那年,一次意外夺走了妈妈的生命,爸爸因此受到强烈精神刺激变得有些恍惚,小小年纪的她便挑起了与自己年龄并不匹配的重担:照顾爸爸,料理家务。
在她的回忆中童年并不温暖,“一到了傍晚就很没有安全感,现在也摆脱不了这种感觉。”
小学时,每天放学后张明月飞快跑回家把饭做好。她还会针线活,“夏天的时候就把爸爸冬天穿的棉袄都缝好。”
初中时每周只放半天假,中午一放学,张明月就蹬半个小时的自行车赶回家陪爸爸,收拾家务,做好晚饭后再赶回学校上晚自习。她笑言那条路如今感觉变长了许多,“现在一个多小时我都骑不回去了”。
家务事儿没让爸爸操心,更让爸爸骄傲的是张明月的学习成绩。从初中到高中,她都是班上的第一名。初中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都会把奖状直接发到爸爸手里,那是父女俩最开心的时刻。记忆力不太好的爸爸总是想不起过去的许多事,但至今依然记得女儿好几位老师的名字。
高中期间因为品学兼优,学校免除了她的杂费,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她可以不再花家里的钱了。从小就体贴懂事的张明月经常宽慰爸爸,“不用担心,我一定能上大学,以后路广着呢,不会给家里添负担的。”
张明月现在还保存着一张初中英语老师写给她的纸条,“不知道上天怎么安排,给了你这么好的名字,你的光辉让所有男生都黯然失色。”那是中考结束离校时,老师买了一件衣服送她,这张纸条就装在衣服袋子里。
高中的时候,她也遇到许多好老师。语文老师是一个很严肃的人,有一天她从教室里把张明月叫出来,“突然从背后拿出两个鸭蛋给我”。众多老师的关怀,“让我在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里长大”,也让张明月更加刻苦学习。
张明月前两次高考都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但由于跟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而且也想在离家更近的北京上学以便更好地照顾父亲,所以都选择了复读。
第三次高考结束时,爸爸遭遇了车祸,那年张明月被北航录取了,她决定就读。“我要在大学里面再努力,往更高的方向走,这样才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照顾车祸后的爸爸的那段时间,许多好心人发起捐款帮助父女俩。其中有位年近八旬的老奶奶,一路打听找到了张明月,掏出两张用手绢包着的100元钱,对她说,“闺女,不管有多艰难,一定要去上学!”张明月说自己很感谢那些给予自己关怀的人,“我要努力,去回报帮助我的那些人。”
上了大学后,张明月在学习上一如既往的踏实、认真。教学楼晚上12点关门,她许多时候都是“快关门的那一刻飞奔出去,跑回宿舍。”本科四年成绩始终是年级前三名,并被保送研究生。她还组织同学去敬老院、农民工子弟学校做志愿者,传递爱心。
过去的张明月是一个不太擅长表达的内向女孩,“有事情憋在心里,比较自卑,”上大学后她有意识地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己,去改变这种状况,“我没有停止过努力,回头看看觉得没有虚度,感觉一天会比一天好。”
“宽敞明亮的房间里,一个小姑娘用一根毛笔,把一面面空白的墙壁装点得温馨独特;身后小宝宝在妈妈怀里目不转睛地看着,明亮的眼神充满天真……”这是张明月的一幅绘画作品。成立一个工作室,把爸爸接到身边照顾,这是张明月对未来的期待。现在的她,正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