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刘茂认为,公共安全中事前风险评估是关键:“这些年来,一些部门太强调应急救援,即出了事怎么救人,这就本末倒置了,应该防患于未然,立足于不出事来制定规划。”
国务院应急专家组成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铁民称:“不组织不等于公众不聚集。减少群众活动绝不是长久之计,也会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下降。正确的做法是建立起一套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表示,有关部门需要补“最短板”,大型群体活动必须要做好密集人群的疏导。管理主体要习惯于换位到“最短板”来作最坏的打算,才能有良好的准备。例如,从最弱势的老幼妇孺、残障人士、甚至盲人的角度来评估活动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其次,唐钧强调系统提升风险防治,严把“风险内控关”。不要寄希望于民众的“自救攻略”和“超常发挥”,管理主体应全方位地做足风险内控,从人防、物防、技防,从医疗保障、通讯保障、人力保障等多方面,系统提升现场的安全防卫能力,并且强化事前管理,务必在事前就把风险控制在安全的等级。
此外,唐钧认为,需要固化风险评估制度,推行“风险责任管理”。他表示,在任何重大群众活动之前,都必须要做足风险评估,风险评估要为接下来出现的事故负起切实的责任。相关的各委办局、各属地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都要各司其职,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属地管理可能有失误之责,上级监管部门可能有失察之责,安全部门可能有疏忽大意之过,服务部门可能有保障不力之责。
刘铁民则具体建议,当群众聚集的活动场所人群密度曲线和流量明显上升时,应采取临流设置措施,对人群进行分割,把大块人群分成若干个区,形成系统内大规模人群的整体涌动,并对上下坡、楼梯、转弯等高风险敏感地点设置警告,实行特殊警力管治理,严禁人群在此处集中流动。
“必要时可以实行单向人群流动的原则,绝不允许人群在场所内的无序流动,无序流动带来的风险是很大的教训。”刘铁民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