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13日电(记者雷宇)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呼吁,经历12年发展,国家实验室基本仍处于筹建状态,期待国家尽快启动国家实验室建设验收工作,加大支持力度。
丁烈云委员说,国家实验室是国家最高层次的创新基地,做的是“顶天立地”的工作,既瞄准国际前沿,产出国际一流的原创性成果,同时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然而,“对比发达国家的情况,我国国家实验室建设还不够完善”。
据介绍,2003年11月,国家科技部批准筹建5个国家实验室,2006年12月扩大试点,启动10个重要方向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但截至目前,这些国家实验室基本处于筹建状态。
对此,丁烈云建议,国家要加大对国家实验室的支持力度,首先是给予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原创性、基础性的科学研究需要长期的探索和投入,更需要各类条件保障科研人员能潜心工作。“可以借鉴美国、德国的国家实验室运行情况,纳入财政体系,给予长期稳定的经费投入,这是国家实验室开展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丁烈云说。
其次,给予成果转化的对接支持。科技创新链包括4个环节: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化、产业化。实验室的优势是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企业的优势是产业化,工程化就是目前科技创新链上需要打通的“堵点”,要加强这4个环节的对接支持。
最后,给予成果处置的政策支持。当前,不论是高校还是国家实验室,都不具备科技成果处置权,必须层层上报、层层审批,难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简化专利技术的转移程序,另一方面要适当下放科技成果处置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