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3月28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飞机驾驶舱内留几个人,舱门怎么锁

德国之翼空难引发各界对航空安保措施关注

本报驻欧盟记者 鞠辉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3月28日   03 版)

    法国当局26日成功破解遭到损坏的德国之翼坠毁客机“黑匣子”后,这起空难事件的调查工作出现重大转机。随着德国警方的深入调查,涉嫌蓄意撞毁飞机的航班副驾驶员安德烈亚斯·卢比茨的个人情况逐渐曝光。在欧盟以及各国政府和航空公司纷纷针对该起空难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的同时,关于是否应该调整客机驾驶舱安保措施的问题正在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

    欧盟各国政府及航空公司纷纷采取紧急应对措施,规定或重申飞行任务全程飞机驾驶舱内必须保持至少两名机组人员。欧洲航空安全局建议欧盟各国航空公司严格规定至少确保两名机组成员同时处在飞机驾驶舱内,并计划修改欧盟相关航空安全法规。挪威航空、柏林航空、英国易捷航空以及加拿大航空、新西兰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纷纷就此作出了明确规定。早前曾表示不应作出草率决定的汉莎航空以及德国之翼也对飞行安全规定作出了相应修改。

    这起空难事件正引发各界对飞机驾驶舱安保措施的关注和讨论。“9·11”事件后,美国等多个国家航空安全管理部门要求提升飞机驾驶舱的安全性,其中包括设置安全锁,当机组人员从内侧锁上舱门后,门外的人将无法进入驾驶舱。按照法国检方的初步结论,卢比茨正是利用机长离开驾驶舱的短暂时间将其锁在舱门外,从而独自操控飞机导致失事。本来用于保护驾驶员及飞机本身的安全措施却似乎成了造成此次重大空难的“帮凶”。前法国空难事故调查官员阿兰·布亚尔称:“现在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是否应该把门锁死?”

    美国国土安全部前部长助理朱丽叶·凯耶姆表示,极具讽刺意味的是,“9·11”事件后采取的驾驶舱门锁程序的确有效增加了飞行员的安全,但一个长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问题是,如果飞行员自身有问题该怎么办?凯耶姆称,这起空难显然已经不再是一起事故,是否能够定性为恐怖袭击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但抛开事件本身,从反恐的角度而言,这的确是一种为数不多的仅凭个人之力就能够造成大规模杀伤性后果的个体行为。正如德国汉莎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斯珀尔所言:“如果一个人同时杀死了自己和另外的149人,就不能再称其为自杀了。”

    针对这起空难事件,欧洲媒体和航空安全问题专家已经开始提出各种议题和建议,包括应该给驾驶舱安全锁设计密码开启等紧急备用方案,仅限机长或少数机组成员在危机时刻使用; 对飞机驾驶员这一长期处于高度压力下的职业群体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检查和评估等。   

    本报布鲁塞尔3月27日电

副驾驶或患抑郁症 坠机当天隐瞒病情
德国之翼空难引发各界对航空安保措施关注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世界首个液态金属“软体动物”
我民航局禁止航班飞行中驾驶舱少于两名机组成员
转基因技术和电子商务构成食品安全新挑战
政府有大量调控手段维持宏观经济稳定
中国科大新掌门万立骏:“当好大家的服务员”
复旦大学“抢救”思政课
习近平同奥地利总统菲舍尔会谈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