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3月3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4U青年空间”探索创业服务新平台

本报记者 王晨 通讯员 李京京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3月31日   09 版)

    走进沈阳市沈北新区的一间160平方米左右的出租房,雪白的墙面上有一行醒目的标识——4U Youth Space。几台电脑、几套桌椅、几间摆着上下铺的房间,一群志趣相投聚在一起头脑风暴的年轻人组成了这个青年创业的空间。

    2014年3月,5名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和两名社会公益人士共同创立了“4U青年空间”(以下简称“4U”),旨在聚集有想法的积极向上的年轻人,打造一个年轻人交流分享、资源共享、项目孵化推广的平台。

    创始人李哲介绍,7名主创都是在做公益活动时认识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北京了解到青年空间的概念后,大家觉得沈阳也应该有这样一个为实现年轻人梦想而存在的平台。取名为“4U”不仅是取自谐音“四有”,希望来到这里的青年都成为有德、有才、有胆、有识的“四有人才”,也因为“4U”的英文发音为“for you”,即为你而打造的专属空间。

    创客是“4U”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本地或外地来的有创业想法的年轻人在这里互相交流,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虽然目前空间孵化的项目大多以公益为主,但李哲和其他负责人也在积极引进技术项目,为创客们拓展平台。

    “4U”以孵化公益项目为主

    因为“4U”的主要成员是做公益认识的,这方面资源也比较多,所以“4U”孵化的项目大多以公益为主,比较符合空间的青年定位。目前孵化比较成型的项目是辽宁区“大爱清尘·寻救中国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和北极星支教队。

    “大爱清尘·寻救中国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是致力于救助中国600万尘肺病农民、推动预防和最终消灭尘肺病的公益活动。大爱清尘辽宁地区负责人王纯正告诉记者,辽宁工作区于2014年年底开始筹备,核心人员有10人左右。

    “我是在做公益活动时认识的‘4U’负责人李哲,通过他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热衷公益的朋友。在参与体验了‘4U’的活动后便决定将大爱清尘的项目在此进行孵化。”王纯正说,关注“4U”的青年很多,在借助“4U”的平台进行宣传后不仅向他们传递了尘肺病的相关知识,也吸引了很多人加入到大爱清尘的团队中,一起为这个项目努力。同时“4U”的青年交流群里也有很多高校的学生干部,为大爱清尘走进高校宣传提供了很大帮助。

    “一方面我们打算走进高校宣讲普及尘肺病知识,另一方面准备在今年4月前往涉尘企业,深入一线对劳工宣讲尘肺病预防知识,并发放专业的防尘口罩。”王纯正希望,通过这两次预热活动招募到有责任感、使命感,热爱公益的志愿者。当下亟待解决的是要尽快找到合适的对尘肺病治疗比较有资质的合作医院,为辽宁地区的尘肺病患者搭建救助平台。

    在众多公益项目中选择了大爱清尘并成为其中一员,王纯正有着自己的想法。“患尘肺病的大部分都是农民工,不仅数量庞大且一旦患病便攸关生命,这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小时候也见过在高粉尘环境下工作的人们,深有感触。”王纯正以前也曾募捐衣物邮寄到贫困地区,也常去福利院敬老院慰问,但这种更注重心理的传统公益项目志愿者非常多,基本已经饱和了。可是像大爱清尘这种更注重于生命和社会问题的公益项目发展还很慢,需要更多人关注。

    “4U”帮助招募了很多支教志愿者

    就读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蒋发驰一直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在2014年7月去抚顺清原的一所小学支教回来后,他有一些反思:“我以为是去当老师教孩子读书学习,但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带孩子玩,我感觉这样的支教意义不大。”

    在与其他支教团队交流之后,蒋发驰发现沈阳的支教队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志愿者没经过专业培训就去教课,“我们都还是学生,没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台给孩子们讲课,我觉得这对孩子是不负责任的。”他于是想在沈阳建立一支比较专业正规的、不走形式的、对孩子真正有帮助的支教队。

    过去在支教时蒋发驰结识了一位心理老师何老师,何老师曾从事支教8年,也有在沈阳建立一支专业的支教队伍的念头。二人一拍即合,最终由5人组成了核心团队,北极星支教队于2014年10月正式成立。

    队伍成立后,蒋发驰通过支教队里的朋友先后在沈阳药科大学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借到了教室,进行宣传和支教志愿者招募活动,通过面试共招募了90名志愿者。为了提高北极星支教队的专业性,不仅由何老师来传授经验做团队培训,还邀请了沈阳几所重点初高中共10名任课老师来指导授课。

    对于团队为什么选择在“4U”孵化,蒋发驰认为首要原因是“4U”的整体实力很强,资源很丰富。“我参加过‘4U’举办的活动,当时就觉得这个平台很好,后来慢慢就成为了‘4U’的一员,北极星这个项目也是我作为成员引进的。”蒋发驰说,“4U”很支持公益项目,帮助青年实现梦想的平台宗旨也和北极星支教队比较契合,自己作为“4U”的成员与平台联系起来也比较方便。

    培训志愿者的场地就是由“4U”免费提供的,同时“4U”也在其微信平台上对北极星团队进行了推广宣传,帮助招募了很多对支教感兴趣的高校志愿者。“4U”的百人青年交流群里很多有资源的、有支教想法的青年,也为支教团队提供了很多意见,在促进团队发展的同时,使前期宣传的投入成本几乎为零。

    目前北极星支教队已联系到吉林省抚松县的一所初中,今年8月将有40多人去支教,“初中生要面临中考,教课会更有帮助。时间上也将一般支教队7~10天的周期延长至21天。另外高校支教队还有一个特点是支教地点不固定,虽然能让更多地方的孩子得到帮助,但毕竟缺乏延续性和长久性。所以我们打算把抚松作为长期支教地点,做好之后再去下一个地方。”

    如何协调公益和商业的关系

    “4U”的启动资金除了成员自己集资以外,还有一大部分来自“追梦网”全国创意项目资金募集活动。当时追梦网招募了全国将近2000家社团,由每个社团发起一个项目,大家进行支持投票,根据支持人数多少来评奖。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4U”最终取得了全国第三的好成绩,不仅得到了9000元的奖金作为启动资金,通过比赛整个团队的向心力和默契也越来越好了。

    经过一年的发展,“4U”的核心成员已增加到30多人,空间的组织结构也渐渐细化为财务管理部、外联公关部、网络推广部、宣传策划部等部门,按成员的个人特长和意愿进行分工。

    目前“4U”主要以提供服务为主,迄今为止已举办了益动周末、异域文化、演讲力量、公益沙龙、change-maker计划等40多场不同种类的活动,也经常会请一些成功的社会人士来分享经验。来参加活动的人可以互相认识、自由连接、交换资源,遇到感兴趣的创业项目甚至可以加入成为其中一员共同努力。此外“4U”的微信线上交流群现已汇聚了全国各地将近400名年轻人,为有创业想法寻找合作伙伴的年轻人提供了很多资源。

    “4U”也为外地来的青年创客们提供床位住宿服务,收取低廉床费。这是“4U”最主要的盈利来源,但收入抵不上每月空间的开销。“‘4U’的定位是非盈利性质的,即使有盈利也不分红,而是作为空间的运营费用。现在收支不平衡难以运营,虽然理想和情怀是最重要的,但也要结合现实。”李哲说,只有找到一些合适的项目好好操作,协调好公益和商业二者的关系,“4U”才能长期发展。毕竟以后打算把“4U”做成一个产业,而非一个非盈利项目。

    由于还没有很好的盈利模式,所有空间的管理人员都不是全职。为了维持空间运营,李哲和其他负责人打算改造青年旅社,同时再找一些可以盈利的项目孵化运作,平时的活动也考虑适当收取一定的费用。

本报记者 王晨 通讯员 李京京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3月31日 09 版

成都市市长唐良智:我愿意为创业者站台
“4U青年空间”探索创业服务新平台
“青年菜君”自提柜走向社区
创业板
图片新闻
KAB创业俱乐部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