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冷僻到连业内也曲高和寡的专业研究团队、一帮敏于行而讷于言的青年理科男、一项项世界瞩目的原创科研成果……这些人、这些事,看上去似乎与共青团组织、与相关的群团组织都无关,但他们成功背后的所谓“非技术秘诀”,却不得不令人侧目。
在成功的要素中,排除必要的运气之外,技术因素必定是看上去最重要的东西,但支撑这些技术因素最终蝶化为实际成果的,往往是实际上不可或缺的“非技术因素”,比如刘静团队中导师的无私奉献、对科研目标的不懈追求的坚韧,特别是面对看得见的经费的捉襟见肘和摸不着的忽视冷漠时,那份可贵的淡定……正是这些非技术因素,成为他们取得瞩目成就的“非技术秘诀”。
群团组织面对这些人、这些事,给不了看得见的人、财、物,但我们能说,我们就给不了这些“非技术因素”一些良好生长的氛围吗?答案相反。为这些在艰难困苦条件下打拼的青年志士提供这些看起来的“虚拟”的氛围,可能正是群团组织的优势,也正是群团组织在很多时候存在的空间和价值。
目标明确的倡导、褒扬、推荐,甚至呐喊,看起来可有可无。但当我们所做的这些所谓的“虚功”能让这些青年志士感受到切切实实的力量和温暖,化作支撑他们前行的更强的动力的时候,我们才能找到共青团组织和群团组织“虚功实做、久久为功”的存在感,我们才有可能自豪和欣慰地说,青年才俊们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有共青团组织那温暖的痕迹。
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