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杯”焊接比赛现场,一声长长的哨音响起,3个半小时的实操比赛结束。
焊工组唯一一名女选手,来自云南冶金集团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的马关燕,还在专注地用钢丝刷打磨她焊接的管子,像打磨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一样细致、投入。以至于现场负责签收试件的男性监考老师,都有些不忍心强行打断她的动作,“看她的样子,力气已经耗尽了,但还是不想停下来,值得我们男同志敬佩和学习!”
“3个半小时的时间,太短,都没欣赏够她的焊接技能。看她焊接,真的是一种享受,我好多年都没见过女工焊接了。”现场工作人员田宝山说。
“她技术很娴熟。你看她的姿势,非常自然。可看有些男焊工,满头大汗、蹲来蹲去、左扭右扭,还把管儿抱在腿里,恨不得躺下了。再看她焊接的速度,很平稳,几乎是匀速了,一看就是焊了好多年,功底深厚。”田宝山细致地评价说。
据北京巴威公司的耿永昌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厂里有很多出色的女焊工,她们频频参加省市一级的各项技能大赛,还能夺冠。单位也愿意推荐女焊工参赛,比赛回去可以树标杆、当楷模,“女焊工都能干得那么好,男焊工就更没有理由不好好干了!”但是,后来女焊工就越来越少了。这几年,女焊工几乎快“绝迹”了。很多单位已经几乎没有女焊工了,即使有,大多女焊工也都四五十岁了,临近退休,身体状况不佳,“30多岁的女焊工已十分罕见,20来岁的更没了”。
“焊接也是项力气活儿,组对、打磨、搬运试件,这些活儿女同志做,肯定处于劣势。”裁判李国庆说。但是,在田宝山眼里,女焊工也有明显的优势:心细、认真、不慌张、不暴烈。焊接像绣花一样,舍得花时间打磨,这样才能出细活儿、出好的作品。确实,马关燕的与众不同,还体现在陪伴她的工具里。她的工具箱擦得光亮,里面工具摆放得井然有序。与很多用一个又脏又破的布袋子捆着工具、甚至粗心到忘记带某件工具的一些男选手相比,马关燕是别致的。
马关燕说,很多工具都已经陪伴她九年了,用习惯了,不舍得换。哪里磨损得不好用了,她就自己修修,继续用。一次焊接,对她的工具来说,就是上一次战场,每次从战场上下来,她都顾不得自己先休息,会马上擦拭收拾工具。别人说她把她的工具当值钱的宝贝,她说那是她的第二个女儿。
说到女儿,马关燕觉得有些愧疚,女儿今年4岁,一直由她父母带着,两位老人为外孙女付出很多。他们心疼马关燕,为了让她能安心地工作,一直在默默地支持她。马关燕的丈夫,一个公司的技术工人,彼此知道对方的不易与辛苦,也一直在默默地支持她。虽然每月只有2000多块钱的工资,马关燕却少有怨言,有时为了不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她甚至晚上加班维修设备。每次焊接结束,她都感觉几近“累瘫”。
别人的妈妈打扮得时尚靓丽,皮肤白皙细嫩,但是干完焊接回家的马关燕,汗水湿透工衣,又黑又脏,身上手上头发上,还到处是味儿。她也想过换个工作,不干焊工了,“但是舍不得,坚持了15年了,下不了那个决心。我还是喜欢焊接的,要不然也坚持不了这么久!”马关燕说
实习生 马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