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10月20日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来,体育便成了中国最引人关注的产业领域之一。但奥运战略对中国体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奥运金牌任务的驱动下,竞技体育占用了中国体育的大量资源,金牌至上也是中国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的主导思想。毫无疑问,中国体育产业若想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势必需要国家对现有的体育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不能一直举着“奥运金牌少了,老百姓会不答应”这把尚方宝剑。
那么,如果中国在奥运会上夺得的金牌真的少了,老百姓就一定不答应吗?中国青年报社体育部与社会调查部近日就此进行了网上调查,并特邀著名体育学者、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易剑东对调查结果进行解读。调查发现,94.4%的受访者可以接受中国军团在未来两届夏季奥运会上的金牌总数减少和金牌榜排名下滑的假设。
本次调查在3月中旬进行,采取网上填写问卷方式,受访者共2013人,涵盖工人、企业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知识分子、学生、军人、农民(农民工)等各种职业身份,这部分人群也是当前中国社会影响舆论的主力。
调查问卷第一题,“近年来我国举办和参与国际综合性赛事期间,总有人拿全民健身的不足说事,您对此有何看法?”90.7%的受访者选择完全理解、较能理解和理解3个选项,认为“国际赛事金牌代表国家荣誉,健康是个人的事情”和“运动员夺金牌和百姓健身没有关系,不加大投入争取金牌,百姓健康状况也不能改善”两个选项的受访者仅有9.3%。
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竞技体育不能与全民健身分离,易剑东表示:“这不是指责体育部门没有抓好全民健身,而是反映了大众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关系的认识。”
易剑东解释说:“此题的调查结果说明,绝大多数民众都认为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是有关系的,尽管发展全民健身并非体育部门一个部门的责任,卫计委、教育部等部门也有责任,但体育部门的责任肯定是脱不掉的。全民健身方面的缺陷会让舆论指向体育部门,竞技体育的奖牌拿得再多,全民健身上不去,那也是‘跛脚’的体育。”
调查问卷第二题,“如果中国在即将到来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乃至2020东京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总数减少或排名下滑,您会怎么想?”
与易剑东的预期相一致,仅有5.6%的受访者选择“我无法接受”选项,总计94.4%的受访者选择的是可以接受的4个选项,其中,30.9%的受访者选择“如果金牌数减少太多和排名下滑太大,我不能接受”,23.3%的受访者选择“我不大关注金牌总数减少或排名下滑,只要自己关注的项目和运动员表现好,我就能接受”,22.6%的受访者选择“金牌数少几块和排名低几位没关系,运动员表现有起伏可以理解”。
让易剑东有些意想不到的是,有高达17.6%的受访者选择的是“我毫不在乎,奥运会金牌数量和排名代表不了什么”。
从调查结果看,不能接受中国的奥运金牌数大幅度减少和奥运金牌榜排名大幅度下滑的受访者最多,易剑东认为,这是中国传统体育价值观的惯性对民众的影响。但九成以上的受访者,其实都对奥运金牌数和奥运金牌榜排名不那么在意,“这说明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对奥运金牌有一种理性的认识,完全不能接受中国奥运金牌数减少和奥运名次下滑的受访者实际上极少。”在易剑东看来,“我国体育部门工作战略和策略的转向其实有了比较扎实的民众基础,比方说,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我们国家的奥运金牌数如果跌出了第一集团,跌至第二集团前列,比如金牌榜排名在第四至第六的位置,绝大多数老百姓应当是能够接受的。当然,如果排名掉到了10名以后,民众的反应可能会比较大,但中国也不不太可能掉到金牌榜10名以后,因为10名以后的金牌数很可能就是个位数了。”
“我们现在评价各个奥运项目的运动项目中心,都是以奥运金牌、世锦赛、世界杯等大赛金牌作为最主要的依据。奥运会之前,这些运动项目中心与国家体育总局签军令状也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在做事。其实,从老百姓对奥运金牌的态度看,多数人认为少点奥运金牌无所谓,甚至毫不在意的比例也这么高。这说明体育部门固然不会主动弱化奥运会夺金目标,但也没有必要强化奥运金牌至上,也没必要把完成奥运金牌任务当作一个压力,以为拿不到奥运金牌就会被严厉指责。”
那么中国人带着怎样一种欣赏角度去观看奥运会呢?调查显示,绝不是只有中国金牌项目才吸引国人关注。
在回答“您在欣赏夏季奥运会赛场上中国运动员的表现时,更关注什么?”的题目时,选择乒羽、田径游泳基础大项、三大球、个人喜好的项目等4个选项的受访者大体接近,都在20%上下,易剑东表示,“这说明人们对奥运会是一种多元化的欣赏取向。”
但中国的奥运金牌集中在少数几个优势项目上,比如乒羽、体操、射击、跳水、举重等,这是中国竞技体育采取的比较优势和差异化竞争策略的成果,易剑东认为,“我们首先肯定这个策略是成功的,这一策略的核心理念就是别人竞争力不太高的项目,我们就重点去投入和发展,在短期内实现夺得奥运金牌的目标;至于别人都在重点抓和搞得很好的项目,比如足球和篮球,我们虽然也搞,但拿不到很好的成绩。”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现在中国民众对奥运金牌项目的关注度并不在金牌数量上,而是对自己喜好的运动项目更为关注,而且喜好的项目也呈多元化。这就提示中国竞技体育的比较优势和差异化竞争策略虽然有助于夺取更多的金牌数量,但这些夺取金牌的项目有很多并不特别受老百姓关注,媒体的传播度也很小,有些项目还有很多遗留问题,比如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困境等。因此,从夺取更多金牌和对外竞争的策略选择看,中国竞技体育的比较优势和差异化竞争策略是理性的,但从满足大众的欣赏取向和偏好看,这一策略就存在一定的错位问题了。”
近几年,学者和媒体对中国体育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体育部门被撤并的传言也时有所闻。不过,从此次调查的结果看,民众对体育部门的去留还是持较为温和的态度。在“世界上多数国家的体育与旅游、文化、教育等并在一个政府部门中,有些国家甚至没有政府体育部门,您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做?”的答题中,选择拆分和取消体育部门的受访者不到20%。这也有些出乎易剑东的预料,“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没有专门的体育部门,比如在美国,一个美国奥委会就完成了奥运选手选拔、组队、参赛的全部工作。但填答本道题的绝大多数受访者都选择了保留中国体育部门、而不是分拆或取消体育部门的选项,只有11.9%的受访者选择分拆体育部门的选项。说明多数中国民众对其他国家通行的体育部门设置办法并不是很了解,不过,64.3%的受访者希望温和渐进地对体育部门进行改革,也说明民众对中国体育部门的机构和职能改革还是很期待的。”
中国竞技体育的成功法宝是“举国体制”,如果中国老百姓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奥运金牌的多寡,那么,他们对“举国体制”又持何种态度呢?
在“您对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有何看法?”的答题中,仅有14.8%的受访者认为举国体制应当废除,八成以上受访者对举国体制持肯定态度,易剑东表示:“这说明中国人对过去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成就以及支撑它的举国体制还是比较认可的,但74.3%的受访者选择了完善和改革举国体制的选项,说明民众对举国体制进行改革的呼声也是强烈的。这是体育进行温和渐进改革的一个比较好的民意基础。改革要有舆论、思想基础和一定的共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体育部门内部,这几方面都是比较欠缺的。”
至于“您对中国奥运会金牌的成本和收益有何看法?”69%的受访者选择很值当、比较值当、基本值当的3个选项,这与易剑东的看法相一致,“仅从中国竞技体育的投入产出,不说运动员的后半生、被淘汰运动员的再就业等问题的话,中国竞技体育的投入确实是不高的。”不过,“体育部门本身有全民健身的任务,但他们把大量的钱投在了竞技体育上,此外,竞技体育的花费有没有过度投入以及因此影响了大众体育,这个问题是值得讨论的。中国竞技体育的总体投入不高也和中国竞技体育主要发展的是投入相对较少的个人项目有关,像足球、篮球等集体项目,按举国体制的方式肯定是搞不起。当然,在不少国家,足球和篮球是职业化项目,也不靠政府投入。”
对于中国运动员在奥运赛场奋勇夺金的表现,民众多报以赞赏的态度,在“您对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奋勇夺得金牌有何看法?”的答题中,选择“代表综合国力,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和“体现国家形象,值得肯定和学习”两个选项的受访者最多,总计达到近60%,“这是因为竞技体育的公共属性,大部分人认为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体现了国力和国家形象。”易剑东表示。不过,也有三成的受访者认为奥运金牌与体育官员、教练员、运动员的个人利益直接相关。
目前,北京正在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八成的受访者支持北京申奥,值得注意的是,在支持北京申奥的受访者中,选择“应该能推进环境、交通、产业等领域的改善”的人最多,这也表明,民众对主办奥运会的最大期待还是对民生的改善。
本报北京4月8日电
本报记者 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