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4月1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创现场

现在看着是“骨头” 将来会有“肥肉”

众创空间大佬探讨如何更好服务创业者

本报记者 王聪聪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4月14日   10 版)

    自今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以来,形形色色的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4月9日下午,由搜狐焦点产业新区主办的2015产业新区醒春趴——“众创经济学的奥秘”在北京大学创业孵化营举行。十几位国内“众创空间”大佬集聚一堂,原本只能容纳150人的场地来了将近300位自发报名的听众。

    北京嘉丰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汪浩提到一个现象,他在北京的中关村、上地、望京等地吃饭,在人均消费50元的麻辣烫餐厅里,经常能发现旁边一桌两个哥儿们在非常High地讨论下个月就能拿到一笔5000万元的融资,“创业真的已经是众创了”。甚至连不少参会的大佬都是近几年从体制内跳出来创业的。

    但“众创空间”才刚刚从专业领域进入大众视野,对于身在其中的大佬来说,究竟是“肥肉”还是“骨头”?清控科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君,致力于创业服务15年,她一直觉得单从“众创空间”本身看,“是一个骨头”。她5年前从体制内跳出来做的时候最大的困惑是,这个行业的界定不清楚,有地产的业态,有服务的业态,有投资的功能,可谓跨行业、跨资源,很难一句话描述“你是谁、你是干什么的、你怎么来干的”。

    这让她感觉这个产业特别沉重,因为裹挟着太多的负担。“最难的就是客户模式、产品模式、服务模式,很难找到盈利模式。”最近,她和毛大庆联手在做中国版的“WeWork”,依然是打算在地产和孵化中间找一个新的属性。

    “众创不是有空间就叫众创。空间是众创未来的一个支撑点,但不是全部,也不是最主要的。”秦君说,众创的未来是围绕着创业者、小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包括资本、培训、媒体、大企业可以开放的资源,这都是众创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认为,孵化器到了众创时代就是一个平台,平台应该百花齐放。她觉得未来可以有“肥肉”,其中一点就是围绕产业链做自己的生态链,自己有品牌、有渠道、有资本市场的资源。

    太库孵化器CEO黄海燕去年7月28日离开了体制。她和秦君有同样“沉重”的感受。她对比了国内外孵化器的模式,“WeWork”的模式在国外一个位置租金1000~1500美元,创业者都觉得是值得的,没有人说享受服务不用付钱,但是在中国情况就有很大不同。她在漳江高新孵化器做了14年,“漳江”培养了非常多中小企业,“培养它们的时候心态是它们很小,少收点钱甚至不收钱,等它长大了,是不是可以多收钱?但是等一些企业变成上市公司的时候,反而会说我是上市公司了,很多地方都要我去,你们居然还跟我多收钱?”

    黄海燕表示,如果单纯从产业地产的角度去做“众创空间”,永远应该去租或者卖给优质客户而不是次级客户,然而创业企业在初期阶段对很多供应商来说确实是次级客户。在支持创业创新的氛围下,在企业创业早期,社会都在关注它,比如给它提供小空间办公,但是当它进入产业化的时候又变得没有人管了。她认为,“众创空间”应该想着怎么帮助创业企业走好创业的第一步以及每一步,能够真正帮助它去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的配置,这样才真正能够做到良性发展。

    北大孵化器总经理、北大科技园副总裁王国成,两年半前离开体制,他在做孵化器时发现一种模式,孵化器或者科技园或者“众创空间”,当服务产品能够形成闭环以后压力就会下来。现在北大孵化器实行全免费,比如创业大赛、训练营、企业百家行、俱乐部、私董会。“我们的产品各个服务平台产品化,产品标准化,标准化以后形成闭环,形成闭环以后自然就发现某些产品可以赚到钱。当你的品牌足够好的时候,各个方向都能有资金的来源。”

    他坦言,一年900多万元的房租、水电、物业、人员等成本加在一起确实有压力,但是你的产品、你的品牌、你的服务体系包括你的年轻人培养足够好了以后,还是有很多机遇的。

    “‘众创空间’时代的到来对所有空间和有服务的人都意味着共享。”秦君说,所谓的低成本创业一定是实现空间和服务的共享体系,众创时代创造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有了一个新的蛋糕,让很多人围绕着创业服务来发现一个新的商业机会,这就是她理解众创本身的定义。未来挑战最大的是什么?她认为一是格局、二是远见、三是合作能力。产业强调的不一定是房子,但是房子恰恰又是载体,它是一个落脚点。创业一定是创业社会和创业经济,必须抬到这样的高度才能真正理解创业经济对国家意味着什么,对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对结构的驱动能力在哪里,这几点是非常重要的。做这个行业就要有社会责任,你的价值和使命要推动更多的人实现梦想。

    黄海燕认为,当前应该把更多关注点放在创业者身上,“创业者才是主角,我们做的无论是‘众创空间’还是孵化园,越退到后面,越看不到我们越好,我们是谁?我们像空气,你看不见我们,但是你们特别需要我们,这就是我们的定位。”

    “做‘众创空间’不能喧宾夺主。”秦君也认为,创业者需要什么,我们一定要想清楚。在她看来,创业者需要找人、找钱、找市场、找圈子、找技术,更需要找导师,找大企业的渠道、生态资源和品牌。“未来可能真的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大家有一个新生态功能的联合,一定是有专业的分工、职业化的路径去实现整个众创未来如何服务创业者这个主体。”

本报记者 王聪聪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4月14日 10 版

金鑫:用互联网搞定电动滑板车的一切
现在看着是“骨头” 将来会有“肥肉”
借鉴O2O模式给“阳台农业”配送难减负
“小美到家”重塑美容行业商业价值
从220斤的胖子变成190斤的胖子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