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4月1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林盈伯:渴望雪线上的翱翔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4月16日   05 版)

    2月3日动身前往哈巴雪山,途中留念 林盈伯供图

    2015年2月6日10点31分,林盈伯和队友成功登顶云南5400米的哈巴雪山,成为这座“入门级”雪山在今年迎来的首批“客人”。

    “山顶有6级大风,我们仅能呆三分钟。”然而就是这三分钟,让林盈伯感慨自己看到了世界上最壮美的景色,“难以形容”。

    这个19岁的小伙子出生于海南万宁,现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连续一周雄踞“雪花勇闯天涯大学生挑战未登峰”安徽赛区人气榜榜首。

    林盈伯的雪山梦点燃于2014年4月。那时,他参加了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第8届全国户外技能大赛,林盈伯越来越“渴望雪线上的翱翔。”

    一年半时间的精心准备,最终他把目标锁定在云南海拔5400米的哈巴雪山。“山顶为永久性冰川,攀登的费用较低,攀登路线成熟,当地有良好的向导、装备、马匹可供租借……”林盈伯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寻找登山队友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他需要“愿意并且有能力登雪山的队友”,大学同学楼阳成为了唯一愿意跟他登雪山的人。

    2015年1月31日,林盈伯和楼阳踏上了征程。

    2月4日,辗转几天的林盈伯一行人到达哈巴雪山大本营。当天晚上,狂风已经达到8级,向导带来消息:明天的天气可能会很糟。凌晨3点,他在日志里写,“真是透彻心灵的震撼!但是狂风依旧,今天是冲不了顶了。” 

    上午9点,向导建议向下撤,因为“这种天气估计得持续一个星期。”为了登顶,林盈伯向向导隐瞒了自己的高原反应。而就在此刻,同行的伙伴楼阳突然想回家,愈演愈烈的高原反应让他不断呕吐,他告诉楼阳:“如果明天你不冲顶,我们就一起下撤,我也不去了。一切都会好的。”

    此时,帐篷外又开始了8级大风,帐篷被吹得变形压在林盈伯的脸上,这是他见过的“最恶劣的环境。”

    2月6日凌晨3点,天气竟出奇的好。待向导对大家的健康状态作出评估后,一行人决定攀登。

    5点,准时出发。3公斤的装备、越来越近的山顶,林盈伯完全忘却了身体的不适,他说,“每走一段就回过头去看走过的路,留在雪地上的脚印,越来越远的营地,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7点,日照金山,林盈伯身处其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美,他掏出相机,电池因为温度太低无法运行。此时队友楼阳明显身体吃不消,咬牙坚持着。林盈伯跟在楼阳后面,由于走走停停,身体的产热赶不上散热,“觉得脚趾头快要冻掉”。

    8点左右,天气开始糟糕,风越刮越大。林盈伯随之加快脚步,回头发现队友楼阳的脸色变紫了。快要到达永久性冰川交界处时,风力达到5~6级,林盈伯第二次掏出相机,“相机已废,全都高反”。向导不停地催促抓紧时间,否则他们很可能功亏一篑。

    前方的路还那么多,天气还不见好,好几个8级阵风险些把他们打翻在地。看着楼阳愈发虚弱的身体,林盈伯开口,“在适当的时候要学会放弃,我们撤吧。我不在乎登顶,我们上到这里够了,”但楼阳和向导坚持继续。山顶近在咫尺,每个人都清楚知道坚持下去他们就是登顶的第一支队伍。狂风扫过冰面卷起冰渣,就像子弹一样打在脸上、身上。

    10点31分,成功登顶。

    “从我站在山顶眺望群山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一定会再回来攀登其中一座未登峰。”

    在林盈伯看来,登顶一座未登峰,不仅是对胆识和技能的挑战,更能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一页。他觉得2015“勇闯天涯大学生挑战未登峰”活动是一个“让自己回雪山的机会”,而报名就是“使命感的指引”。

    “爬雪山收获的是内心的体验,磨练的是一种气魄。这是一种当代大学生不畏艰难险阻、追求内心的过程”,林盈伯认为,在山野之中,人的内心是最开放的,我们远离手机、远离都市,充分感受我们身边的同伴,珍视彼此,每个一起在户外经历风雨的伙伴,之后都能成为很好的朋友。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热爱登山、热爱探险。

    初中时,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30岁之前登一座雪山。幸运的是在20岁之前他就做到了。现在,他希望科大能有自己的登山队,有朝一日能跟科大的登山队员们一起围攻一座7000米级的山峰,能跟最信任的伙伴们solo一座未登峰。 

    (南开大学 马宇平 西安体育学院 梅源)

大学生勇闯天涯的那些事儿
林墨丞:勇闯梅乐峰,远征者为成长干杯
林盈伯:渴望雪线上的翱翔
林艺成:最美的梦想一定最疯狂
勇士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