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一平时爱在电脑上看新闻,但最近他关注的方式有些“另类”。
“现在的新闻太多,实在让人眼花缭乱。最近,我除了看新闻网站之外,还会关注舆情分析,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李科一作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平时看新闻也算是他学习之余放松的方式。
“只要有关于青年的舆情出现,中国青年报就能在第一时间给出自己的解读。”他一边点击鼠标打开了中青在线的网页,一边笑着说道。为此,他每周五看到报纸都要扫一扫,用手机看“周周有舆”节目。
打造“青年态度”
当前,互联网成为民意表达的最大平台,而青年是上网的最大群体。据统计,中国15到34岁年龄段的互联网用户占到中国总用户数的59%,其中15到24岁年龄段的比例为27%,25到34岁年龄段的比例为32%。
在当下新的媒体舆论环境下,青年群体不仅是最活跃的新媒体消费者,也是意见和态度最积极的表达者。据悉,中国青年报正在打造“青年态度”大型青年智库项目,依托民意调查和舆情监测,通过大数据搜集和分析,全面了解青年的利益诉求和行为趋势,客观地反馈青年的社会态度和见解。
基于严格调查、舆情分析之后出品的“中青智库”产品,能够第一时间反馈社会问题中相关群体的基本态度,也能够发挥智力优势,立足全社会利益,为政策制定建言献策。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等领导,都曾对“中青舆情”新媒体平台发展给予高度关注与支持。
中青报为什么要做青年智库
当前各种研究机构都在建设“智库”,为什么中国青年报还要打造“中青智库”?
中青在线·中青舆情监测室秘书长闵捷介绍说,媒体具有广泛的内容来源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连接着田间和庙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很多深入的信息,有些由于版面限制、大众阅读特点等原因,报道出来的只是一部分。有很多隐匿在报道中的数据沉淀下来,就可以整理成专项内参,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闵捷举例说,“近来接连曝光了很多明星吸毒案件,许多人只是看热闹,但中国青年报记者在报道完这些事件之后,对相关信息据悉梳理后发现,明星吸毒案件频发背后,可能反映了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即我国目前整体涉毒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其中青少年群体可能会是最大的受害者。因此,《中青智库》出了一期青少年禁毒专题,包括调查报告,还有舆情专报和北京市团组织如何展开禁毒宣传教育的内容,旨在对青少年禁毒这个话题说清说透,引起相关政府部门和各级团组织的重视。”
另外,媒体具有中立身份,所作出的分析报告和决策建议不代表任何部门利益。
智库要为青年工作“代言”
作为媒体智库,首先要做的是承担社会责任,在弥合社会裂痕,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方面作贡献。
当下,中国的智库数量很多,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如何才能独具特色?对“中青智库”而言,毫无疑问,为青年工作“代言”是关键。今年,中青舆情监测室和中青在线视频部联手打造了一档轻松活泼的舆情播报节目《周周有舆》,对时下最热舆情事件进行梳理,并辅以动画、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延伸挖掘出新鲜、另类的视角和观点;运用网络用户喜爱的幽默手法对舆情进行点评,让僵硬的数据变得活灵活现。
“国家的未来在青年,网络的未来也在青年。”中央网信办与共青团中央召开的有关会议指出,亿万青年通过网络创业就业,获得海量信息,进行社交活动,是网络内容的主要消费者和生产者。据了解,中国青年报社还将依托中青华云的技术平台,开发创业垂直搜索系统。
实习生 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