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5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团北京市委扶持青年创业有落点

在这里,不怕创业“不靠谱”

本报记者 黄丹羽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5月05日   07 版)

    今年4月,一个名为“在校生”的校园O2O平台,引起了俞敏洪等投资人的兴趣,获得了洪泰、英诺基金和北软天使基金的千万元Pre-A轮融资。这个问世短短3个多月的“校园电商服务商”,目前已经吸引了两万名付费用户。

    创始人祝正亮觉得,“在校生”之所以有了今天的成绩,团北京市委功不可没。

    拒绝“娱乐化”,培训要“干货”

    一不小心,祝正亮就“走在了时代前头”。2012年,他连护照都准备好正要出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异军突起。为了抢占“乱世出英雄”的先机,祝正亮果断决定休学创业。“那时候教育部可还没有出台允许休学创业的规定。”他笑道,“我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11级研究生,现在还在休学”。

    创业初期,祝正亮也遭遇了不少“滑铁卢”,如今回想起来,他发现“有些项目从出生就注定了死亡”。

    祝正亮曾经“驻扎”过几个创业孵化器,也参加过不少创业培训,却发现“对自己没什么帮助”。所以,当被推荐参加共青团北京市委和某孵化器联合组织的“创业面对面”活动时,他心里是抗拒的。

    来到现场,祝正亮却发现,这个活动和自己以往参加的活动“不太一样”。“小范围圆桌,人不多,大家都得参与,提问或者发表意见。不是那种一大堆人、听完就走的培训”。

    在这次活动上,祝正亮找到了两个合作伙伴,还认识了团北京市委事业部副部长郁中华。一开始,他觉得郁中华一定会跟他“打官腔、走过场”,出乎他意料的是,郁中华后来一直主动和他保持联系,为他提供信息,对接资源。“这次能得到投资,也是因为郁部长大力向俞敏洪推荐我们。”他笑道,“后来在好几个孵化器组织的活动里都见过郁部长,才知道团市委和这些组织都有合作”。

    从参加那次活动开始,祝正亮就成了团北京市委的忠实“粉丝”。最让他满意的是,团北京市委组织的活动常常“有私密性、有针对性”,避免了不同领域的人聊天时“驴唇不对马嘴”的尴尬,避免“娱乐化”。他在活动中找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每次都能捞到许多“干货”。

    2014年以来,团北京市委组织开展了北京青年创业训练营、北京青年创业面对面、北京青年创业政策大讲堂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共同为青年搭建“创业生态圈”。去年一年,共开展了500余场青年创业活动,每个月都有一期活动“地图”海报。

    入驻创业园,“不靠谱”也没问题

    一面墙上挂着黑色的“CHEERS”字母,另一面墙上错落排列着黑色和白色的衣架,落地窗边是布艺沙发和绿色植物。工作台上的白色缝纫机告诉你,这是一间“裁缝铺”。

    “裁缝铺”位于昌平区的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在这里,王辰晨拥有一间66平米的独立办公室,每年租金不到3万元,“想怎么装修都行”,还提供每平方米60元的装修补贴。

    目前,北京市已有11家青年创业园区,由团北京市委通过自建、与政府职能部门合建、与社会企业合作等形式建立,共有孵化场地6万余平方米,孵化企业千余家,带动就业万余人。

    去年8月,王辰晨的公司注册成功。这个名为“CHEERS”的在线时装设计平台是一个试图“改善用户服装网购体验”的产品。普通用户可以自己设计服装款式,选择面料、花色,然后输入身体数据,下单定制成衣。设计师用户则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通过类比众筹的方式,实现设计师品牌的孵化。成衣的销售利润还将部分反馈给设计者。

    这个听起来“特不靠谱”的项目,已经完成了线下储备,进入系统开发阶段。目前,团队11名成员都在“无偿劳动”。为了养活自己,部分前期任务不重的成员选择暂时兼职。“虽然不是正常的模式,但大家的感情就像家人。有其他工作的小伙伴会帮助全职做项目的同学,解决基本生存问题,让我们能专心干活儿。”王辰晨笑道。

    虽然现状看起来有些“窘迫”,王辰晨还是执意拒绝了许多“意义不大”的投资,靠参加创业大赛得到的十几万元奖金维持公司的运转。

    2014年,团北京市委联合市人力社保局、科委、农委、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等多家政府职能部门,与津冀团青组织合作,共同举办了“联东U谷杯”首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统筹数十家社会支持媒体、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孵化园区资源。全市共有1254名创业青年报名,806个实体创业项目参赛。在这场比赛中,王辰晨拿到了第五名。

    比赛的最大赢家张小青来自山东青岛。在换了4份工作后,她创办了自己的机电设备公司。2013年,张小青又成立了北京圣源宝丰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通过北京山东企业商会推荐报名,张小青带着公司自主研发的“SYBF防垢除垢仪项目”参加了“联东U谷杯”。SYBF防垢除垢仪主要应用在热力、热电、高校等工业和民用二次水系统的换热设备中,能够在磁电场下产生一种特定的分子脉冲和高频震荡作用于水中,改变水中微观粒子的物理形态结构,使水垢变成细泥状微小颗粒随水流排出,除垢防垢率高达95%。

    获得金奖的张小青拿到40万元奖金。虽然对于公司来说,这并不是“特别大的一笔钱”,但却“从精神上、心理上带给团队很多鼓励”。“在比赛中获得金奖,对企业的品牌宣传,产品的理念推广,甚至对整个国内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都是非常正面的推动和提升,这些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张小青说。

    发现突出困难,出台针对性举措

    祝正亮用“开放”来形容北京的创业环境。“这里的创业者、投资人都很多,各种资源非常丰富。团市委和很多孵化机构都不一样的地方,也在于‘开放’。”他说,“团市委为我们无条件对接资源,让我们特别感动。”

    现在,对于祝正亮来说,资金已经不是问题。他的下一步规划是大规模扩张。“到时候我们需要的就不仅是北京的资源,而是全国的资源对接” 。

    让王辰晨比较困惑的则是招聘问题。因为创业园区距离市中心较远,他又开不出太高的薪水,“招人”就成了一件难事。今年3月,他参加了中关村创业大街组织的校园招聘活动,但效果“没有预期的好”。听说团北京市委的下一个创业园区将落户海淀区,王辰晨在心里点了个赞。“那里条件方便多了,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是个特别有利的条件。” 

    为了更好地服务青年创业,团北京市委开展了一次创业青年群体发展状况调研,形成了创业青年在北京市各区县(含开发区)319个街乡镇、18个国民经济行业的分布图,深入分析了北京创业青年的群体特征和主要困难。

    在调研的基础之上,团北京市委着重从创新培训工作和整合社会力量两方面开展了工作实践。整合社会力量,收录全市24个政府职能部门最新创业政策文件85份,完成74万字的《北京青年创业政策汇编》;联系各类创业服务社会机构,建立北京青年创业工作联席会机制,组织中关村创业大街、创客总部、厚德创新谷、北大校友创业联合会、车库咖啡、3W咖啡、Binggo咖啡、天使汇、飞马旅等40余家创业服务社会机构、10余家各省市驻京团工委及企业商会开展青年创业工作研讨、交流与项目合作。其中,仅在与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合作开展的百余期“阳光沙龙”活动中,与100余家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服务优秀创业项目100余个,辅导创业青年3000余人,网络覆盖数十万人,帮助10余家青年创业企业完成股权融资2.5亿元,为创业青年搭建了投融资对接平台。

    这些工作实践,既是在北京创业青年群体调研基础上解决创业青年突出困难的针对性举措,也是对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策集成、强化开放共享、创新服务模式等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响应和探索。

本报记者 黄丹羽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5月05日 07 版

青年社会组织“半死不活”事出有因
花园式建筑工地可否复制
深圳:“创客”文化潜入中小学校园
在这里,不怕创业“不靠谱”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