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5月1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缩短人与野生动物“心的距离”

——访野生动物摄影家奚志农

吴海燕 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5月15日   12 版)

    奚志农

    新年月光下的藏羚羊 奚志农/野性中国

    滇金丝猴·母与子 奚志农/野性中国

    在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的眼中,“彩云之南”的滇金丝猴如此美丽智慧:丰厚艳丽的红唇、孩童般粉色面庞和黑白相间的毛发,喜怒哀乐七情皆具,有竞争也有合作,与人类这般相像。

    日前,由亚洲协会、美国公共电视网(PBS)自然栏目、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师联盟和中国驻美大使馆联合举办的纪录片——《香格里拉神秘之猴》首映式,在华盛顿卡耐基科学研究所和中国驻美大使馆等地巡回放映。影片讲述了栖息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滇金丝猴家族的真实故事,唯美的镜头为这些迷人的小精灵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该片导演、摄影师奚志农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纪录片是首部由中国本土团队拍摄、国外主流媒体首播的中国自然类纪录片。2002年,其历时近10年拍摄的纪录片——《追寻滇金丝猴》,获得第12届英国自然银幕电影节TVE奖。《香格里拉神秘之猴》作为《追寻滇金丝猴》的姊妹篇,拍摄历时3年,以最新摄影技术手段,并用国际化制作标准,目的就是帮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那些美好、让人感动的野生动物。

    奚志农说,不断推出中国最好的自然电影是他的使命,他要“用影像保护自然”。30多年来,奚志农一直身体力行这一承诺。

    他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结缘始于《中国青年报》。奚志农说,1979年,鸟类学家郑作新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致全国青年的一封信”,激起了他对鸟类的兴趣,从此,他开始走进野生动物摄影与保护的世界。

    1995年,作为云南省林业厅一名工作人员,为中止云南省德钦县一个商业砍伐计划,挽救约200只滇金丝猴的栖息地——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南侧一片原始森林,奚志农通过一位环保作家给时任国务委员宋健写信,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媒体进行了报道。最后,这片约100平方公里的滇金丝猴家园得以幸存。

    奚志农说,他因此在中国环保界中赢得一些认可,“为保护而拍摄”的理念也在心头萌生。

    在奚志农看来,影像是藏羚羊保护的一个关键推动力量。1997年,在深入可可西里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天气中,他跟随专门追捕盗猎者的“野牦牛队”拍摄藏羚羊。被盗猎的藏羚羊血淋淋的影像和图片,震惊了中国和世界。

    奚志农义愤地指出,倒卖由藏羚羊绒毛编织而成的奢侈品shahtoosh牌披肩的商人,编造了虚假的故事——一条shahtoosh披肩之所以要卖出几千甚至上万英镑,是因为披肩上的绒毛是藏羚羊自然脱落,由当地的妇女、儿童趴在地上或在灌木丛中,一根一根地拾捡而来。真相是,4头被偷猎的藏羚羊换来了一条shahtoosh披肩。由他拍摄,并在国际媒体上刊登的那些被剥皮后的藏羚羊图片,成为刺破这一谎言的利器。

    奚志农说,有了这些影像的力量,再加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滇金丝猴、藏羚羊等成为备受关注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们的栖息环境得到保护,数量也在回升。

    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极度碎片化”成为奚志农新的忧虑。由于天然林面积的缩小,人工林树种单一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有限,林农放牧和采集活动越来越接近以前人迹罕至的密林、草原深处等原因,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遭受破坏,退化和缩减现象严重。一些野生动物分布区严重缩小,退化为一个个“孤岛”。这致使野生动物族群的近亲繁殖严重,种群退化现象明显。

    另外,某些传统饮食观念致使食用某些野生动物制作的菜肴成为尊贵的象征,或者满足某些人食用“野味”的新鲜感,导致如大鲵、穿山甲等一些濒危野生动物被盗猎或走私。奚志农无奈地说,“用高速摄影拍下的大雁或羚羊等,有些人并不能沉浸在美的享受中,而是在想,到底有几斤重?是红烧还是黄焖?”

    对于目前国内各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保护现状,奚志农认为是喜忧参半。当前,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政府及研究机构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有些保护区发展得很好,在雨量充沛的秦岭南坡,由商业采伐造成的林地空隙已渐渐被弥合,野生羚牛也重新活跃起来。但也有一些保护区,以所谓“功能化调整”,不断缩减保护区的面积。

    奚志农认为,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存在很大差距,其中关键是人们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心的距离”。 自古以来,中国从不缺少“天人合一”的先进理念,但今天,不少人缺乏对野生动物的关怀之心,也缺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奚志农希望通过他的努力,为缩短“心的距离”作点贡献。2005年,奚志农和妻子共同创办 “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每年对野生动物工作者、研究者和摄影师提供装备和专业指导。

    在奚志农看来,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应从小抓起,与大学相比,他更愿意去中、小学。“2009年以来,大理一中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都是由我去讲。因为礼堂太小,一次只能坐一半的学生,所以不得不分两场讲。为此,大理一中的校长改造了礼堂,配上先进的投影设备和大屏幕。该校长调到下关一中后,又改造了下关一中的礼堂,邀请我去讲课。”

    奚志农还分享了野生动物拍摄伦理。“在野生动物的安全和你的照片之间,野生动物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上世纪80年代初,为拍摄鹭鸟喂哺小鸟的科教片,一名摄影师将幼鸟绑在鸟巢里,引逗成年鹭鸟飞回喂食,最终导致幼鸟的死亡。谈起这一亲历的悲惨故事,奚志农至今很悲愤。

    奚志农说,30年过去,随着摄影发烧友的增加,拍摄伦理问题在中国依然很突出。《香格里拉神秘之猴》首映式的合作伙伴、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师联盟执行董事亚力山德拉·加西亚对记者表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师联盟的培训课程中,会首先告知有些事绝不能做,摄影师首先必须尊重自然,尊重动物。

吴海燕 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平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5月15日 12 版

一位老院长给大学生的75封信
说一段《霍比特人》评书你听不听
缩短人与野生动物“心的距离”
六成文艺评奖被取消
“舌尖3”将启动
足球剧批量来袭
汪峰老师上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