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5月2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呆思录

出版人重在人文情怀

潘凯雄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5月22日   11 版)

    尽管前一篇拙文中呆人以为出版之难,难在发现,但若刨根问底的话,任何出版行为终究都离不开具体的人来操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出版之难这个话题也可以转化为是否有优秀的出版人来执出版之掌?

    何谓优秀的出版人?呆人以前曾将其标准概括为集如下三点于一体者:即读书人、文化人和职业经理人的混合体。由此进一步呆思下去:又以为在这样的混合体身上,最重要的莫过于就是他们的人文情怀了。

    或许有看官质疑:这最重要的为什么不是才华而是情怀?才华固然重要,但才华往往有天赋的成份、有偏于一面的特点。全才不敢说没有,但的确凤毛麟角;勤固然能补拙,但未必可晋升为才华横溢,而情怀则不然。情怀作为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它决定着你是否会带着感情去关注什么,而你关注了什么?你的才华以及你的行为就会聚集于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情怀本身也是一种最重要的才华,也是最不容易流失的才华。

    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出版人所关注的永远不会是简单的出版GDP而是构成这GDP背后的结构与品质。品种、印张、码洋、印数、收入、利润这些出版GDP的要素在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出版人眼中绝不一味等同于业绩与发展,它或许是良方或许是毒药,而判断的依据绝不是这些数字的大小而是撑起这片天地的材质与设计。

    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出版人所关注的永远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所坚守的永远是知识传播的准确性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创新。置他们心中于首位的只有这本出版物展示的是什么和是如何展示的?至于它采用了什么载体传播?发行量几何?排行多少?赚了多少钱?作者是否登上了富豪榜?甚至是否获奖之类的“身外之物”永远只能排在第二位。知识传播的不准确无异于误人子第,缺乏任何发展与创新地不断重复人类文明既有成果,甚至跟风模仿既是人类有限资源的莫大浪费,更助长了一种恶劣的学风与文风。这样的出版物倘在整个出版GDP中所占的比重越大不是毒药又是什么?

    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出版人无疑具有宽厚、包容和博大的胸怀,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他不会以一己之好恶、个人之认同作为选择的惟一尺度。尊重他人有价值的创造是他们的职业操守,包容他人符合逻辑的不同观点是他们的学术品德。

    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出版人大都具有敏锐的捕捉和识别能力,一部不太完善却有着闪光点的出版物,一个有着明显瑕疵却又才华闪烁的作者都逃不出他们的视线,他们不会因此而埋没一部有价值的出版物和一位有潜力的作者,而正是这样的发现或许将在人类文明之树上再发新枝。

    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出版人之所以具备以上素质未必是他们个人具备了多少过人的才华,甚至也不是他们具有多少超人的学识,而只是因为他们始终关注着出版的本质与功能,恪守着出版的规律与尺度,并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紧紧咬住而不放松、不游离、不偏移。

    现在在媒介上不时看到一些围绕着出版所发出的种种高论,坦率地说,这些高论宏阔自是宏阔,只是大都游离于出版外围的清谈:谈阅读,就是不谈读了什么书;谈出版,偏偏不谈出了什么书以及为什么要出这些书?这不能不令人心生疑虑:持这些高论者自己到底读不读书?又读了哪些书?我其实一点也不怀疑这些高论者的才华与能力,有时甚至还有点钦佩他们的智慧与博学,而只是质疑他们作为出版掌舵人所关注的焦点是否有所偏离,他们的情怀或许更偏于官与商就是不怎么适合出版,根源恰在于少了一点人文气。

    身为出版人还是要重在人文情怀!

互联网+时代,亲子阅读爸妈要补课
纯真年代:西湖边上的文化客厅
35岁《父母必读》建新媒体平台
扶持实体书店,是个好主意吗?
《被允许的不同》:高中生写作新高度
出版人重在人文情怀
“四弦散谈”
《中国历史的教训》
《二战简史:黑暗时代》
《沈从文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