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由导演田沁鑫监制,诠释新时代中国英雄内涵的话剧——《英雄24小时》在北京横空出世。随后,《英雄24小时》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何为英雄”的思考与讨论。
大义,铸就中国英雄。中国自古就有“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文化传统。《英雄24小时》从兵马俑侠的中国英雄开始,探索了华夏民族对英雄精神的理解和传承。该话剧始于田沁鑫创意团队的中国英雄故事在美国百老汇遭遇“中国缺乏英雄概念”的驳回这一真实故事。于是,6个年轻人聚到了一起,开展了一场“捍卫中国英雄”的思辨。
舞台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我在不知不觉中两次潸然泪下。
年轻编剧吴玖熹有着超强的讲故事能力,有趣与严肃、琐碎与宏大、沉实与飞扬,在她的笔下变得通透与自由。现代与古代交织,东方与西方碰撞,情节跌宕起伏,故事层层剥茧,台词血脉贲张,犹如翻开了一本五千年的英雄史。导演商子见有着杰出才华。在话剧舞台上,每一方空间、每一个道具,以及多媒体技术,被完美地运用,营造出媲美电影般的特效。尤其是荆轲与樊於期、花木兰从军以及齐王设宴等话剧情节,穿越古今,将中国传统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呈现,既精彩绝伦,又独特新颖。令人称道的还有6位话剧演员的精湛表演。他们饰演了来自各个地域各领域的精英。他们时而争论、时而讨论,时而感怀,时而抒情,其表演风格俊朗、强健,极富感染力,令人内心震撼,耳目一新。
这是一部有想法的戏。它试图描述给人们:何为中国英雄。
荆轲、樊於期、孔子、文天祥、林则徐、诸葛亮、花木兰、武则天、秋瑾、董存瑞、钱学森、袁隆平、邓稼先……舞台上,横跨千年的英雄谱从模糊到清晰,描绘出了那群有大我、大义精神的人。他们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华夏民族最巍峨的精神高地。他们的行为和精神,指引着人们在困顿时前行,在危难时生存,在迷失时警醒,在萎靡时振奋。
当下,人们需要重构价值观、英雄观。3个月之前,一位叫孟瑞鹏的大学生为救两个孩子遇难,而孩子的父母怕担责,居然怂恿被救孩子一致否认孟瑞鹏见义勇为的事实;更早的时候,一位备受瞩目的“意见领袖”竟公开“忠告”青年:在战争和危险来临的时候记得站远点,不要去逞什么“英雄”……
我们的孩子随口说的英雄是蜘蛛侠、蝙蝠侠、超人;他们从小被不断地告诫不要“勇敢”、不要“好心”,远离“临危不惧”。他们也缺乏对中国近代以来被无数英雄所书写的红色历史的深入了解、切身感受和灵魂触动。
《英雄24小时》话剧一开头的台词就如一声棒喝:你知道中国有英雄吗?这正是人们需要听到的声音。
文艺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了解和表现真实的生活,才能找准社会的痛点。同样,真实的故事,才能震撼人心。
在话剧结束的时候,台下观众自觉起立,爆发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演员和主创谈起了他们的经历与感悟。
当他们谈到,最初设计的英雄故事被国外合作者轻慢地质疑时,他们埋藏得很深的民族自尊心,泛起了波澜。经历了一些痛苦与思索之后,他们警醒,选择艺术上的随波逐流是懦弱的。当代中国青年艺术家应该肩负起维护民族精神高地的重任。
当传承在血液中的那种英雄基因重新燃烧起来后,这群年轻人知道了自己该去做点什么。更幸运的是,他们得到了话剧导演田沁鑫的鼎力支持。于是,这部超越商业利润、只为英雄情怀的话剧终于上演。田沁鑫说,这种题材或许会遇冷,但是我们的良苦用心,是为了能为人们的灵魂打开一道窗,让阳光照进。
《英雄24小时》是以艺术的方式去守卫英雄,守卫精神家园。
“这场话剧的的确确给了人们正向的引导力量”。一位现场观众如此评价。这就是对年轻的话剧人的最高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