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几名公安干警刚进入一个隧道后,一块巨石突然在他们身后落下,在隧道口将地面砸出一个大坑,摇晃几下后定住了,将隧道口堵了一大半。离这块巨石10多米处,是正准备徒步进入隧道的一批养路工人!
巨石就在他们眼前坠落!如果巨石坠落的时间早或晚上半分钟,后果不堪设想。
“不好!滑坡了!!”养路工人和公安干警立即各自沿着相反的方向狂奔。在他们身后,滑坡体从山上呼啸而下,很快就将隧道入口处完全埋没,318国道聂拉木县城通往地震“孤岛”樟木镇的通道随即完全中断。滑坡体扬起的漫天灰尘罩住了正在奔跑的养路职工。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4月25日下午的聂拉木县友谊隧道。
当天,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距离加德满都只有100多公里的聂拉木县被殃及,成了重灾区。
突如其来的地震造成县里多处塌方,道路被隔断。为了尽早了解情况,为抢通道路提供准确的第一手材料,西藏自治区公路局日喀则公路分局聂拉木公路养护段的36名党员职工临危受命,组成突击队,兵分两路从聂拉木县城出发,分别向日喀则、樟木方向徒步进发。
其中,去往樟木镇——西藏目前最大的边贸中心口岸的职工们便经历了这惊魂一幕。此前,他们在地震发生半小时内就出发了,已经徒步约25公里。
“当时的场景真是让人不寒而栗,现在想想就后背发麻。可是,我们不能被吓倒。因为如果道路不能抢通,樟木镇的几千名受灾群众就无法转移,救灾物资也无法送达。”养护段的干部职工们继续冒着生命危险查勘,等他们徒步返回县城时,天已经黑了。
“必须抢通‘生命线’!”在地震过去仅仅9分钟时,出差在聂拉木的日喀则自治区公路局副局长、纪委书记桑布,政工人事处处长许林和日喀则公路分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其米多吉立即启动公路应急抢通工作预案,组织聂拉木公路养护段职工在震后凌乱的段部院内召开紧急现场会议,成立抗震救灾一线公路应急保通临时领导小组。
当天下午,30名职工便带着3台装载机、1台推土机上路了,打响应急抢通的第一枪,第一时间清理塌方落石。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地震发生后不到31小时,经过4次岩体爆破, G318线日喀则至聂拉木县城路段实现初通,救援物资能够从日喀则市运送至聂拉木县城,聚集在这里的受灾群众看到了希望!
更严峻的考验,则是疏通受灾异常严重的聂拉木至樟木方向的道路。樟木镇是中国和尼泊尔之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常住人口有3000多人,还聚集了大批游客和商人。地震发生后,樟木镇通讯中断,暂时成为“孤岛”。而要想挺进樟木,开展抗震救灾,就必须打通这条道路。
当时,这条道路上有30多处大塌方,交通严重受阻,加之地质条件复杂,公路贴山而行,山势险要,余震不断,抢通过程中大家随时都面临着生命危险。
“我们就是干这个的,是职责所在。地震来了,拼了命也要抢通生命线!”突击队员们不顾个人安危,冒着余震、次生灾害和雨雪天气,夜以继日地干活儿。
爆破、破碎、挖推、人工清理等办法,怎么有效怎么做,从来没有人考虑过选择更轻松的办法。有时,他们刚刚清理走堆积在公路上的石头和泥土,山体又继续滑塌,他们回过头去又开始继续清理。
在装载机向前推进的同时,经常出现山体继续塌方的情形,加之余震,不时有石块从高处滚落,但突击队员们在密切关注身边环境的同时,一直坚守岗位,与时间赛跑。
友谊隧道的大塌方是一个“卡住咽喉”的难点工程,养护段干部职工和武警交通官兵通力合作,冒着余震及次生灾害的危险,经过连夜奋战,于4月28日8时抢通了友谊隧道的大塌方及雪崩等路段,推进至距聂拉木县城16公里处。
终于,在连续奋战23个小时后,4月28日18时,樟木镇“生命通道”被初步打通,为全面开展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交通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