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种矿藏,物质的可以枯竭,而精神的不可穷尽。体现在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身上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品德、思想,就是取之不尽的精神矿藏。”
近日,在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上,老中青三代学者共话:向陈云同志学习什么。
张全景:像陈云那样注重调查研究
今年6月13日是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陈云同志在1930年代初就担任党中央的领导工作,当时只有25岁。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经历了我们党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参与了党中央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多次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艰难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中国共产党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在发言中指出,我们都知道陈云的一句名言:“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定政策。”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每逢作出重要决策,他总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听取多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反面的意见。他批评有的同志天天忙于决定这个,决定那个,很少调查研究实际情况,指出:“这种工作方法必须改变。要看到,片面性总是来自忙于决定政策而不研究实际情况。”现在,我们许多干部不会做调查研究,不会做群众工作,不会做思想工作,这是许多社会矛盾、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全景说,我们学习陈云同志的精神和思想,就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事求是,掌握好辩证法这个武器,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今天更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反对因循守旧;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坚持联系群众,反对脱离群众;坚持全面性,反对片面性;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对简单化绝对化。
李洪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因为三件事,让国史学会顾问李洪峰由衷仰慕陈云,认真研读陈云。早在1977年9月,李洪峰就读到陈云同志的文章《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1980年代初,他又得到当时还是内部印行的《陈云文稿选编》,直到1994年,他参与起草陈云同志生平。他说:“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生平,点、线、面连接起来,从理论到实践,不仅使我对陈云有了比较完整的印象,而且成为我学习研究陈云思想的开端之一。”
在研讨会上,李洪峰就陈云同志的思想方法进行了自己生动的解读。他说,陈云创造性地提出十五字箴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而是要讲真理,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怎样对老百姓有利,怎样对革命有利,就怎样办。不唯书,不是说文件、书都不要读。而是强调读懂、消化后,和实践结合起来,指导实践。只唯实,就是从实际出发。交换,就是让人家讲话,不怕人家讲错话,就怕人家不讲话,都不讲话,天下不妙。比较,只有经过比较,才看得清事物的要害和本质。反复,不是反复无常、朝令夕改,而是通过判断、行动,再认识,再修正。
李洪峰说,这15个字,前面9个字是唯物论,后面6个字是辩证法,总结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它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陈云讲了一生,做了一生。 方涛:
党的纪律不能沦为“稻草人”
“让遵守纪律成为一种自觉,不会自动产生,必须对违纪现象进行处罚,方能使全党认识纪律之强制性。”中央党校博士生方涛在题为《陈云的从严治党思想极其当代价值》的入选论文中,对此进行阐述。
他说,陈云同志强调,“遵守纪律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实际行动上。”在行动上遵守纪律,就是要特别注意“真心地遵守和具体地遵守”,“不允许任何党员对党讲一句假话”。 陈云同志不仅对严重触犯纪律的问题予以严厉处置,而且对党内日常违纪行为也不放松。改革初期,针对农村中有党员开会、集训发误工费的现象,陈云明确指出,“一切集训、开会要钱的人,不能成为共产党员。”
方涛认为,陈云同志关于党的纪律的思想,对于今天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当下,一些党员干部无视党的纪律,心存侥幸,认为不会管到自己头上,指望过一阵子继续搞“四风”和腐败。因此,要使纪律成为真正带电的“高压线”,不会沦为“稻草人”,必须要学习陈云那种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的精神,真正形成威慑力,使纪律成为党员干部不可逾越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