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环境的角度来看,是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了。随着教育水平提高,收入水平提高,人们自然对健康、生活、环境等问题会更加关注。10年前,日本、美国也经历过这个阶段,而跑步是一种最基础的运动形式,是一项全民运动。”运动健康类手机应用“乐动力”CEO刘超说。
“乐动力”于2013年上线,在刘超的观察中,跑步热潮正是从这一年开始的。其中一个推手就是马拉松赛事,平均下来几乎每周一次。根据中国田径协会的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只办了13场马拉松,差不多每月一次;2011年,22场;2012年,32场;2013年,45场;2014年,51场,共有超过90万人次参与。
别看赛事多,报名却并不容易。2014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马拉松比赛,半程项目采用抽签方式分配参赛名额,中签率仅为14.2%;11月举行的上海马拉松比赛,1.8万个名额在几小时内被一抢而空,甚至有人在网上高价转让参赛名额。
除此之外,体育用品公司也在推波助澜。“无论是国际品牌,还是国内品牌,都把跑步装备作为推广重点。”刘超说,“前些年他们主要推篮球装备,因为姚明去了NBA之后,带动了国内对篮球运动的热情。篮球普及之后,体育用品公司就需要推动一个新的运动形式,吸引原来没有覆盖到的人群。跑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既没有太严格的场地要求,对身体健康的改善也很明显。跑步在欧美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他们认为在中国也能火,所以在很多城市赞助了跑步运动。”
在互联网时代,跑步也有了互联网色彩。刘超透露,目前“乐动力”的用户数量是几千万,其中十分之一为活跃用户。他认为,互联网在跑步中主要发挥了两个作用:一是提供了实用工具,以前只能去操场跑圈才能知道自己跑了多少米,现在手机应用能记录跑步的轨迹和距离;二是让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并形成潮流,原来我们不可能见人就说“嘿,我今天跑步去了”,但现在可以通过晒到朋友圈的方式不露声色地“炫耀”。
对年轻人来说,跑步显然不仅仅是健身那么单纯的事情。“除了锻炼,中国人把跑步当成一种社交手段,首先在城市白领中兴起,也有人称之为中产阶层的运动。”刘超说。
今年3月1日,北京还是冬天的模样。一群年轻人正在参加“光猪跑”——只穿运动内衣,在2摄氏度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里,以人体彩绘、cosplay等各种奇异的造型跑步。
类似的跑步派对还有很多。比如彩色跑(the color run),参赛者以被泼一身无毒无害易清洗的彩粉为乐,比赛没有名次,不设时限,只有两个规则,一是要穿白色衣服来比赛,二是以最炫的色彩冲过终点。再比如超级英雄跑,大家都要穿着电影《复仇者联盟》里人物的衣服跑步,于是你会看见超人、钢铁侠、黑寡妇……
“无论如何,跑步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以前早上8点前到公园,没有50岁以下的人,现在年轻人终于有意识地锻炼身体了。这对社会来说是非常正面的事情,会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满意度。”大概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身为CEO的刘超,特别鼓励自己的员工每天下午三四点翘班去跑步,跑得多还会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