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合同协议即将到期,吐尔逊古丽像生活在大城市的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两难选择。因为哥哥们都出来广州工作,吐尔逊古丽想回家照顾父母,但她又希望继续留在广州打工,“我舍不得身边的同事,也喜欢广州这座美丽的城市”。
2014年10月29日,一趟载有489名南疆青年务工人员的火车专列从新疆开往广东,开启为期一年的打工之旅。工期过半,来粤新疆务工青年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工资改善了家里的经济条件,买了一些田地”
列车上,21岁的吐尔逊古丽对千里之外的工作既期待又忐忑。家里经济条件差,没有多少田地耕种;想去打工,但家乡新疆疏附县工厂稀少,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多,她一直找不到工作。毫无工作经验的她,看到去广州工作的机会,便勇敢地报了名。
火车再转大巴车,吐尔逊古丽和55名同伴来到了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二哥阿布力木提担任公司清真食堂厨师,吐尔逊古丽和同伴则进入制造部。
上班的第一周,除了对工厂规章制度、消防安全、风俗习惯的培训,公司还安排了师傅“一对一”手把手地教导工作内容。公司安排了一个月的调整期,不强求新疆青年员工遵循公司规矩,“累了可以休息”。
工作很快上手,但吐尔逊古丽还未能适应广州的生活。因为水质不同,每次洗完澡,吐尔逊古丽都会皮肤过敏;平时习惯说维语,但身边的同事基本是汉族人,“不敢和他们交流”。
“我是第一次外出打工,上夜班下班回去经常睡不着,白天工作时老是犯困。”生活的不习惯,让吐尔逊古丽很是苦恼。
而想家是“最要命的”。 吐尔逊古丽很思念远在南疆的父母,几乎每天下班后,都会给家人打一通电话。
汉族同事的热情融化了吐尔逊古丽的孤单。同事经常带好吃的给她,还邀请她到家里做客;聊天的时候,当吐尔逊古丽听不懂时,同事会放慢语速,再讲一遍,直到她听明白为止。“让我有一种家的感觉。”吐尔逊古丽说。现在吐尔逊古丽已基本能听、能讲大部分的汉语。
丰厚的报酬也让吐尔逊古丽欣喜。她现在每个月工资有3000元,在公司吃饭、住宿都免费,如果没其他消费,每个月可以存2000多元。而留在家乡工作的朋友月均只有1000元收入。“工资改善了家里的经济条件。”吐尔逊古丽笑着说。
公司春节期间组织新疆员工旅游,吐尔逊古丽去了市二宫、越秀公园、动物园,她赞叹道,“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广州是这么一个美丽的城市。”
去年11月底,吐尔逊古丽的大哥大嫂也从南疆来到广州工作。大哥在广安大厦内担任厨师,经常过来公司看望她和二哥二嫂。大哥对她说:“要好好珍惜这里的一切。”
“没有亲人在身旁依靠,他们越发思念家人”
在吐尔逊古丽和伙伴们眼里,阿力木江是老师,也是温暖的依赖。“有问题都找他。”吐尔逊古丽说。
输出广东的劳务青年大多数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初中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阿力木江是疏附县的一名中学数学老师,在学生中有亲和力和威信,便成为“学生”出外打工的带队老师。
“这些孩子都是第一次离开新疆打工,我很心疼他们。”阿里木江说。
从2011年开始,阿里木江作为带队老师先后在东莞、山东工作过,最多时曾协助管理700人的队伍。广州这次带队人数最少,但事情一样繁杂琐碎。
广州与新疆相距数千公里,气候、饮食、习俗相差巨大。第一次离开新疆,许多甚至是第一次打工的青年们,刚开始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都不习惯。
“没有亲人在身旁依靠,他们越发思念家人。”为了让青年们尽快融入广州,阿力木江会和他们一起上工,帮他们干活儿,熟悉工作环境;发现特别想家或心情不佳的,阿力木江则单独约他们聊天,讲述自己经历的挫折,给予他们鼓励和力量。每天晚上,看到青年们熄灯睡觉后,阿力木江才回到自己的宿舍。
年轻人很愿意亲近阿力木江老师,有什么样的建议和想法都和他讲。“一次午休时,我太累了,把手机调成了静音,两个小时里收到他们20多通电话。”阿力木江一点也不觉得是负担。
在阿力木江的建议下,万宝公司在两个月内为5对新疆员工夫妻设置了夫妻房,房间内配备电视、洗衣机等家电;单身青年员工宿舍也安装了空调。
最大的问题还是新疆员工不懂汉语,基本沟通存在障碍。有人甚至在公司附近买点东西,都要打电话让阿力木江翻译。于是,阿里木江在公司开设了汉语培训班,员工一周上课两到三次,“一般教简单的汉语,观看汉语电影。通过课堂交流,我也可以了解到大家的近况和需求”。
在阿力木江看来,公司的环境算是非常好的。除了和汉族员工同工同酬,公司还专门开设了清真饭堂,请新疆当地人担任厨师;还专门腾出了卡拉OK房,丰富新疆青年员工的业余生活。这一切,让阿力木江觉得“广州非常包容”。
来到广州3个月后,新疆青年员工渐渐习惯了广州的生活和工作。期间有些员工因为想家、不适应等原因辞工回新疆,又从新疆补充了一些员工,万宝公司新疆务工青年数量保持在50人左右,较为稳定。该公司相关人事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比预期要好,对员工很满意。”
阿力木江说,这群孩子最大的变化是开阔了视野。阿力木江带着他们去深圳看海,年轻人像孩子似的惊讶兴奋,“以前只在电影里看到过海”。
“让孩子们走出新疆,到外面的世界看看,非常有必要。”阿力木江感慨地说。
多让新疆青年出去走走
趁着回广州对接工作的机会,赶在周五下班前,广州援疆干部罗召松冒着大雨前往万宝公司了解情况。
一年的打工合同就要到期,这次他提醒万宝公司申请招工补贴。根据广东援疆政策和双方签订的协议,企业年度新增50名以上新疆青年工人,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且雇佣满半年以上的,可以申请一次性3000元/人的招工补贴。
罗召松向阿力木江了解了工人们的最新情况,希望阿力木江去统计员工继续留在广州打工的意愿,以便做下一步的安排。阿力木江告诉本报记者:“每隔两三个月组织上都会有人来工厂看看,我每个星期也向组织汇报情况。”
去年春节后,29名广州援疆干部前往新疆,罗召松对口疏附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去年上半年,广州市人社局根据援疆工作要求开始物色劳务输出对接企业,最终确定了万宝、丰力两家管理、待遇都不错的市属国营企业。10月初,两家公司有关负责人到疏附县面试员工,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欢迎。以万宝公司为例,招收50名左右员工,选拔的是18至25周岁的青年,听懂基本汉语即可。“来报名的有80多人,有的年轻人一时赶不回来,是父母拿着身份证替子女报名”。
去年10月底,99名疏附县务工青年乘坐新粤两省协调的列车,顺利抵达广州。“希望这批务工青年尽快适应广州的工作、生活,为两地青年交流交往作出表率。”罗召松当时充满期待。
这趟专列输送的489名南疆青年劳动者,前往广州、佛山、东莞、惠州等城市工作。这是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粤新两地首次组织专列成规模输出劳动力,也是近期各援疆省市中最大型的一次劳务输出活动。
据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数据,2014年广东专门安排1.6亿元就业专项资金扶持招工、劳务输出、劳动力培训等事项。仅2014年,新疆输出至广东就业就达1062人。
本报记者 林洁 实习生 梁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