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清晨,雪域高原太阳初升,位于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的樟木口岸友谊桥国门上飘扬的五星红旗仿佛镀上了一层玫瑰金。哨兵扎西塔杰和关天文又一次走上了“喜马拉雅第一国门”哨位。
友谊桥下,滔滔的波曲河水从狭窄的河谷中飞泻而下时,发出巨大的响声。他们挺直了身姿,目光警惕,看着远处。
2015年4月25日下午2时11分,世界的目光在这里聚焦: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顷刻之间,大地震颤,山石崩溅,房屋垮塌,生命消殒,与尼泊尔一桥之隔的中国樟木口岸同样经历了一场历史罕见的灾难。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樟木口岸整体地质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群众生活困难、生命面临威胁,余震、降雨造成的滚石、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频发。
如今,这个位于中尼边境的口岸,已由孤岛变成了空城,没有了往昔的熙熙攘攘。一个多月过去了,断水断电断网的樟木口岸仍处于半封闭状态。
地震发生后,“开”字形的友谊桥国门屹然挺立。聂拉木边防检查站——这支驻扎在樟木口岸的队伍,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抢救伤员、安置群众、转移群众、坚守国门等任务。对于边防官兵来说,撤与守的抉择,从未提上议事日程,官兵们一线的巡逻仍在继续。
樟木,不哭
地震时,18岁的新兵张高勇正在聂拉木边检站营房大门口站岗。看到一个藏族小男孩惊慌失措,张高勇冲出值班室,抱起孩子,用自己的身躯抵挡住飞石,向相对安全区域转移。
突然,张高勇听到有人大叫:“大家快跑,巨石滚下来了!”他侧过头,看到一块3米见方的大石头已经滚落到自己的左侧,千钧一发之际,他用力将孩子推了出去……孩子平安无事,张高勇却被压在了巨石之下。
地震过后约1分钟,刚从寝室逃出来的聂拉木边检站勤务中队中队长郗树蒙接到营门哨兵通过对讲机的喊话:“队长,我和张高勇在门口站岗,张高勇为了救小孩被大石头压住了,快来救他啊!”
郗树蒙不顾余震,疯了一样向营门跑去。看到张高勇被压在巨石下动弹不得,他试图和两名战友将巨石挪开,可使尽全力,巨石仍纹丝不动。
此时,被巨石压住的张高勇却用虚弱的声音说:“前面房子里还压着好几个人,快去救他们,我没事。”郗树蒙和战友听见前方传来的救命声,强忍泪水,放下张高勇前往居民楼内抢救受伤群众。直至30分钟后,张高勇才被陆续赶来的战友们救出。
张高勇后被诊断为骨盆环多发骨折、脱位,腹部闭合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至今仍在成都的一家医院接受治疗。
救人,首先救人!聂拉木边检站紧急设立“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和“抗震救灾应急分队”。没有专业挖掘设备,官兵们只能靠铁锹和双手挖。
地震发生时,在距离边检站大门20米的西若坚参一家的房屋被山上滚落的几十吨重的大石砸中。西若坚参一家人在家里休息,一个都没跑出来。郗树蒙带着突击救援队官兵立即冲向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的房屋,用手刨、用肩扛,徒手抢救出1名重伤群众,4名遇难群众遗体。
由于冒雨、长时间剧烈救援,一些官兵开始出现气短、胸闷和晕眩等症状。当晚9时许,战士杨林因劳累过度,突然呼吸急促,意识不清,心跳骤停。卫生员立即对他进行心肺复苏,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可是杨林的呼吸越来越急促,意识也渐渐模糊。
战友们不停地呼喊他的名字“杨林!杨林!”可杨林丝毫没有反应。卫生员看情况不妙,喊道:“需要安定、肾上腺素,站里没有了,赶紧去樟木医院取药!”
樟木医院离聂拉木边检站约3公里,且道路塌方,加之余震不断,这么晚出去取药危险极大!
郗树蒙二话没说,拿上手电和对讲机就往樟木医院方向跑去。12分钟后,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声音:“我已到达樟木医院,正在取药。”
28分钟后,郗树蒙的身影慢慢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药拿回来了,赶紧给杨林注射。”郗树蒙说完,就虚脱地躺在了地上。杨林在接受治疗后,呼吸逐渐恢复了正常。
官兵们在废墟中挖出的49名伤员,除1名因伤势过重死亡外,其余均成功获救。
在樟木口岸中尼友谊桥头,强震袭来让等待通关的中外旅客顿时乱了方寸。“不要乱,不要乱!”桥头带班的友谊桥监护中队中队长吴庆超和联检现场带班的执勤业务一科科长陈国静几乎同时喊出了同样的话。
余震还在持续。巨石坠落时磕出电光火花,建筑物被砸中升腾起尘土,人群中有人发出了绝望的嘶吼声。
“我们的官兵手拉手围成防护圈,把群众护在最中间,大家要注意观察周边落石塌方情况。”友谊桥值班副站长扎西达娃紧急调整了部署,官兵们用血肉之躯为受灾人群筑起了一道安全防护圈,人群中的惊恐慢慢散去。
当晚,官兵们冒险进入几近坍塌的主副食仓库将大米、罐头、食用油等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带,受灾群众喝上了热气腾腾的白粥。当看到很多排在打饭队伍最后面的官兵们没有喝到粥时,许多人不禁落泪。
大撤离
4月29日上午9时许,西藏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组织所有受灾群众向外转移至日喀则、拉孜等安置点,负责守卫国门的聂拉木边检站则继续留守樟木。
下午4时许,聂拉木边检站卢家林政委接聂拉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总指挥、县委副书记李冬的电话:“由于持续降雨,立新山体出现近50厘米裂缝,随时有垮塌危险,山上近百名群众需要立即转移至边防一连,需你部组织30名官兵护送群众安全下山。”
李冬在电话中所称的近百名“需要立即转移”的群众在樟木镇立新村,位于距离聂拉木边检站上方约10公里的立新山上,由于跟外界相连的道路大部分被破坏,有119名村民被困于山中。
由于樟木灾区群众居住地十分分散,余震、塌方、持续降雨给此次转移灾民带来极大困难。
聂拉木边检站迅速成立32人的突击队。突击队员们行进在山谷中,沿途一直下雨,浓雾弥漫,能见度极低。受地震和雨水影响,不时有石块从山上滚落。
一路上,官兵们连续通过多处塌方地带,走大路至少需要5个小时才能到达,按照指挥员指令,决定走小路,这样两个小时就能到达。经过10多分钟的步行,大家来到了第一个塌方处,小道已经被山上掉落的碎石所掩埋,小道旁边就是悬崖,如果踩到的碎石不稳固,极有可能掉下悬崖。
大家一边小心翼翼地探路,一边招呼身后的战友踩哪一块石头,每走一步都要用脚先试探性地踩一下,确定没松动后再迈出第二步。
随后,第二个塌方点、第三个………经过10余处危险的塌方点,经过3个多小时的跋涉,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官兵们所有的衣服都被浸透了。
“你们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立新村的受灾群众见到从天而降的边防官兵,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在离开立新村前,村民们纷纷将家中储存的食品送到边检站官兵手中,有的还将家中的钥匙交给官兵保管。
4月29日,樟木大撤离开始时,撤离的6000多人中还有一些是边检站官兵的家属,他们有的随军,有的是来探亲的。
撤离樟木时,聂拉木边检站后勤处助理员李炯的妻子邹玉婷不断回头,李炯有意避开了妻子,默默走在了队伍的最后。
接到撤离的命令,邹玉婷哭了。跟着李炯来到边境口岸,就是想一解相思之苦,好好陪着丈夫守边关。
登车前,邹玉婷逆着人群跑到李炯面前,狠狠地掐着李炯的胳膊,大声地说:“请为我保重!”平时开朗的李炯此刻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他用力把妻子推上车,扭头向队伍的方向走去。
聂拉木边检站副站长扎西达娃的妻子卓嘎怀抱着未满3个月还在襁褓中的女儿,在即将撤离前提出了一个请求:“能否和丈夫通过对讲机说一段话。”接过对讲机后,卓嘎哽咽着却只说了一句“樟木,扎西德勒!”
地震发生时,扎西达娃蹲点友谊桥的时间正要结束。面对险情,他自愿选择“钉”在友谊桥组织指挥部队开展抗震救灾和守卫国门、安置旅客。然而,地震前到樟木探亲的妻子卓嘎和未满3个月的女儿,还在站机关等待。
地震后的日日夜夜,卓嘎和女儿只能通过对讲机听丈夫、爸爸的声音,那些声音不是关于安置旅客的,就是报告一天工作情况的,那日渐沙哑的声音透出的是疲惫。就要离别,却未相见,一家三口通过对讲机给彼此送上祝福。
“你们是世界上最好的警察”
“让我们走,我们有行程安排,不能耽误时间,再说你们也没权利限制我们的自由。”4月25日下午,大地震过后,刚到樟木口岸友谊桥安置点的德国籍旅客Robby就情绪激动地对检查员吼道。
“先生,余震还没有结束,道路不通,山上的滚石很多,极不安全,请你们暂时先留在这里避险。”为保证这些外籍旅客的绝对安全,检查员邹海波要用英语不停地解释和安抚他。
62岁的Robby因年纪偏大,加上多日劳顿,感冒发烧,脾气暴燥,边检站官兵就像照顾自己亲人一样,为他熬姜汤,送水送药送食物。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得Robby的身体很快康复。
4月29日上午,樟木道路抢通。Robby眼含热泪,非常激动:“中国边检非常棒,组织保障非常有力。感谢你们!非常感谢!你们的团队非常棒!”
当天,当边防官兵徒步10公里从友谊桥把他安全护送至樟木镇安置点登车离开时,Robby紧紧握住扎西达娃的双手说:“非常感谢你们,你们是世界上最好的警察!”
和Robby一样,一群打算到西藏自驾游的外国游客,受到了聂拉木边检站友谊桥安置点官兵的特别照顾,他们分别来自德国、荷兰、希腊、新加坡、印度等国。地震发生后,他们被安全安置在聂拉木边检站监护中队空旷的操场上。
友谊桥安置点设有休息区、医务室、洗漱区、就餐区、卫生区,每个区域都用英语、尼语、藏语、汉语分别标注,使得友谊桥安置点看起来干净卫生,井然有序。
在这些外国游客中,有一对荷兰籍夫妇,妻子在地震中奔跑时不慎摔倒,膝盖和胳膊都被水泥地擦伤,流血不止。由于受到严重惊吓,情绪失控,她边哭边说要去联检大厅取回她的贵重物品,并要把自己的房车转移到安全地方。
当时余震不断,维持现场秩序的边检官兵为确保她的安全,拒绝让她进入联检大厅。她情绪激动地说:我要我的行李和车!经过官兵一遍又一遍的耐心开导,并承诺会完好无损地取回她的行李和房车,她的情绪才稳定下来,并表示愿意让医务人员为她包扎伤口。
“我们是素食主义者。”印度籍旅客一家4口因为风俗习惯加之是素食主义者,不吃边检站官兵准备的稀饭。得知这一情况后,炊事班班长二话不说,冒着余震的危险冲进食堂仓库,扛出一堆蔬菜,另起炉灶,重新烧水,前后花了两个多小时,最终做出了符合他们风俗习惯的饭菜。
“小灶”让印度籍一家人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连声说“谢谢”。在后来的几天里,炊事班都是每天做完大锅饭后,再给印度籍一家人开“小灶”。
临行前,那位印度丈夫表示,特别感谢边检官兵,在这种大灾大难面前还能为他们守住信仰,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中国边检官兵真是贴心人”。
地震发生后,聂拉木边检站还将募捐到的价值5万元的食品、药品、帐篷等抗震物资转赠尼泊尔边境灾民,并为邻近口岸的32名尼泊尔僧尼提供人道主义援助,送去帐篷、被褥、食品、药品等急需物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国门有我,祖国放心”
“在我们的身边,有3样东西代表着中国,国门、界碑、验讫章,守好国门界碑,管好用好验讫章,是我们边防军人的责任。”这是聂拉木边检站每一名官兵都牢记的一句话。樟木全年小震不断,在边检站的突发事件预案里,检查员“即使丢命,也不能丢章”。
“4·25”地震发生时,聂拉木边检站樟木口岸入境检查员正在验放两名德国籍旅客。地震发生时,整个联检大厅剧烈晃动,当班检查员李骏鹏第一反应就是拿起验讫章,然后站起身跑出验证台,对那两名旅客喊道:“跟着我,快!”带着他们往营区跑。
地震虽然造成中尼友谊桥两侧道路交通受阻,但仍有旅客自樟木口岸出入境。为确保每名旅客都能正常合法出入境,聂拉木边检站在严密口岸管控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为旅客提供饮用水、食品、药品、住宿等人性化的通关服务。
受地震影响,聂拉木边检站物防、技防设备损毁严重,边境管控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由于口岸管控的要求高,以往该站办理一名旅客入境手续只需45秒钟,现在检查一名旅客入境需45分钟甚至1个小时。尽管检查程序多、时间长,但边检服务的内涵更为丰富了。
地震发生后,樟木口岸的官兵心系尼泊尔境内中国人的安危,盼望着出境到尼泊尔经商、旅游的国人平安回国、回家。
4月28日,聂拉木边检站通过尼方边境部门想方设法联系到中国赴尼国际救援队,协调尼方政府派出军警成功营救北京房地产集团援建尼泊尔边防检查站项目施工队29人(28男1女,中国籍),经尼泊尔加德满都平安回国。
5月1日,7名历尽艰险回国的中国旅客看到威严耸立的国门、高高飘扬的国旗和“雪域边检的微笑,世界之巅的服务”标语时,喜极而泣,高呼“回家了,回家了”“祖国万岁”。截至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稿时,聂拉木边检站已迎接33名中国人平安回国。
为灾区提供出入境便利服务的同时,聂拉木边检站始终将国家安全放在首位,及时分析研判边境管控形势和应对措施,严密防范各类不法分子灾后趁乱潜入潜出制造混乱。
为全力保护灾区群众撤离后财产安全,官兵们对营区周边民房、商铺、车辆等开展排查和统计,对群众房屋遭受自然损坏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并对房屋、车辆进行封存,还组织官兵对群众财产进行巡逻守护。截至目前,该站官兵参加辖区巡逻67次,对辖区210家住户、商铺及225辆车贴封条1726张。
商户和当地的住户走了,他们的家当留在了樟木,官兵们细心地给未上锁的住户房屋挂上小锁,在每一个商铺的门面上贴上盖有聂拉木边检站大印的封条。
边检站官兵们的最大心愿是:等他们回来,一起重建樟木!
“国家不可一日无边,国门不可一日无防。国门在此,我就在这里,祖国的边防线震不垮、摇不动。”聂拉木边检站站长蒲方爱说。
本报聂拉木6月18日电
本报记者 何春中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