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6月1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反思二战,中国视角不能缺席

纪录片《光明与阴霾》激起观众热议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6月19日   12 版)

    本报讯(记者吴晓东)“纪录片是一种真实记录历史与现实的节目形态。用纪录片来真实记录历史、反思历史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近日由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纪录片《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以下简称《光明与阴霾》)研讨会上,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胡恩表示。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出品的纪录片《光明与阴霾》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并在央视纪录频道重播,也拉开了中央电视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节目展映的大幕。

    许多观众收看纪录片《光明与阴霾》后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感。网友“红星兔斯基”认为:“这是一部客观公正的历史纪录片!尤其是第二集,采访详实充分,既采访了中国的学者,也采访了日本的学者,甚至还采访到日本侵华老兵、以及日本右翼分子,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给双方公平地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然而恰恰是在这种针锋相对的并置中,在对今天日本和德国社会现实的观察中,纪录片真实的批判力爆发了出来。”

    网友“暗夜骑士”说:正如片中所展示的,德国人并没有因为承认曾经的罪行而降低自己的民族自尊和自信,同样日本也不可能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歪曲而提高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不敢承认真相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为拍好《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这部纪录片,保证节目的质量和制作进度,摄制组边策划边拍摄,还专程赴日进行采访。采访对象包括前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日本侵华老兵、日本专家学者、和平人士及少数右翼分子等,查阅了大量原始档案资料。同时摄制组在国内拍摄了南京大屠杀遗址、731遗址等相关内容,并采访大量国内专家学者,掌握了充分的第一手资料。”胡恩说,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摄制组按照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反复打磨,精心修改,使该片在史实丰富性和视觉表现力上都有较好的提高,以详实的史料,鲜明的观点,升华了该片的主题。

    因为制作这部片子,《光明与阴霾》总导演、制作人姜又兮带领主创团队对二战和二战前的中日关系史做了大量的功课。他们的一个很深的感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么重要的一个影响人类进程,影响了每一个民族命运的全球性的大事件,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历史表述。《光明与阴霾》所讲述的历史是从战后开始的,因此还有很多问题亟待思考和解答。如,中日如何发生战争?二战对这两个国家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去年5月接到这个任务时,离最初预定的播出时间非常紧,所以马上着手调研。”姜又兮发现,德国的《我们的父辈》、美德合拍的《朗读者》从人类普世价值的角度思考战争,而日本NHK2011年为纪念太平洋战争爆发而制作的纪录片,仍以当时的现实利益来权衡战争的得失。“在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德日二战反思对比的文章,两国的态度对比十分鲜明,但这些文章没能回答我的疑问,为什么德日有这么大的差别?这样的表述很模糊,也不能说服我自己,于是踏上追问真相的旅途”。

    在姜又兮看来,今天全世界关于二战的表述,都是欧洲的观察视角。美国的观察视角,是西方人眼中的二战。其中关于东方战场,只有太平洋战争的部分,而中国人民浴血奋战14年,始终未曾屈服的可歌可泣的漫长历史,却被忽略了。实际上,正是中国人民的坚持和付出,拖住数十万日军主力,为盟军取得胜利创造了条件。然而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没有用影像去完整地梳理总结和深入反思这段历史,“能够为国家为民族为我们这个世代,认真地制作一部中国视角的二战纪录片,这是我们制作这部《光明与阴霾》过程中最大的一个感触。”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6月19日 12 版

中国电影:互联网+什么
小人书曾伴着我长大
反思二战,中国视角不能缺席
张馨月:走电子杂志路线的“轻文艺女”
“合肥四姐妹”张充和去世
《盗墓笔记》遭吐槽
文艺学泰斗童庆炳逝世
国产科幻片何时上档次
曾景祥工笔花鸟画展亮相中国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