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放、务实低调、能拼敢担、认真负责,在网络上搜索天津市宁河县委书记李树起,可以梳理出来这几个关键词。在宁河县老百姓的口碑中,这个如邻家大叔般平易近人的县委书记,在当地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解决问题的“能手”
从天津市中心城区出发,过金钟桥后走上津宁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平整干净的路面行驶起来十分顺畅,大约一个小时便可以到达天津市宁河县县城。
然而在七年前,当新官上任的李树起从天津市区去往宁河报到时,短短60多公里的路程花了近3个小时。
“宁河位于天津市东北部,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宁河是天津这座直辖市的‘边疆地区’。”李树起说。上任路上的特殊“见面礼”,让他有了打开工作局面的初步想法,经过调研论证,李树起认识到道路不畅是制约宁河发展的主要症结。
要想富,先修路。可如果没有钱,路要怎么修?针对资金短缺的“拦路虎”,李树起提出修路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并且积极争取天津市相关部门的支持,用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一条全长42公里、连接市区和县城、双向六车道的七里海大道竣工通车,从而结束了宁河没有直通市区高等级公路的历史。
解决问题靠“干劲儿”,也靠“巧劲儿”。为了破解经济发展缺乏抓手的难题,李树起打破固有思维定势,提出在远离县城但紧邻滨海新区和市区的宁河西南部建设高端产业园区的设想。短短3年,规划蓝图变成了美好现实,荒凉土地变成了发展“热土”,宁河现代产业区在拓荒中崛起。
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08年的5倍、6.6倍和1.8倍。
群众至上的“赤子”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宁河县组织县级和委办局负责人入百村、进万户,包村领导干部入村住户都超过了半个月。
与百姓拉家常,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拉近党员和老百姓的心理距离。老百姓反映的“民生大事”或者“鸡毛蒜皮”,都被李树起记到“小本本”里,并且很快得到落实。
“不能辜负百姓期待是我工作的信念,因为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有需求、有困难,才需要我们的干部为其服务。”李树起说,“怀着赤子之心,把群众当成衣食父母,这是执政之基和动力之源。”
在宁河,李树起要求全体干部践行“五家”工作法,真正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把群众反映问题的书信当“家书”、把群众的事业当“家业”、把群众的生计当“家计”。
在李树起的带动下,全县干部作风持续转变,给群众带来的是真真切切的实惠:中小学标准化创建的全面完成和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兑现了“在宁河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便捷的服务是医疗”的承诺;开通14条公交线路,改变了宁河没有公交车的历史。
能拼敢担的“硬汉”
对于在宁河县委办工作多年的小蒋来说,对李树起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在2012年盛夏了解汛情指挥排涝的情景。当时宁河连降暴雨,李树起衣服被浇透、鞋里灌满水、头发湿漉漉,脸上汗水混合着雨水。
“李书记蹚着没膝的积水,到关键地段指挥排涝,顶着大雨连续跑了5个重点乡镇指挥抢险,特别是他发现七里海湿地保护区水位上涨、出现险情后,连夜组织相关部门安装排涝设备,现场指挥建设临时排涝点,险情解除之前没有离开施工现场半步。”小蒋说。
熟悉李树起的人都知道,军人出身的他工作起来有着“拼命三郎”劲头,是个能拼敢担的“硬汉”。
上任伊始,李树起便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矩,做于国有用、于民有益的实事,不做花花架子的“虚招”,“多挖井多种树”,让后人吃水乘凉,功成不必在我。“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做任何工作,不一定马上能得到所有群众的理解和公认,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讲方法、能拼搏,又要敢担当、敢负责。只要真正有益于百姓民生,有益于社会发展,我都会义无反顾地做下去。”李树起说。
在他的带领下,宁河编制了泛七里海湿地整体保护规划,陆续筹措20多亿元资金实施规划、工程、项目三大保护措施,使这片古湿地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据新华社天津6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