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蒋肖斌)记者近日从文化部获悉,文化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2015“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将于7月6日正式开始,为期3周。据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政法处处长朱琦介绍,今年入选的36位青年汉学家来自30个国家,年龄在30~45岁之间,在本领域都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此次人员数量较去年多,人员选择也更精”。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自2014年开始,本届是第三届。在公布的学员名单中,记者看到,学员们来自各大洲的不同国家,感兴趣的领域也跨度较大——“汉学”可以理解成与中国相关的学科。
在文学方面,90后法国小伙子白锦麟是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的讲师,钟情于汉魏晋的诗歌,阮籍是他的偶像。保加利亚的佩特科·希诺夫是一名翻译家,这次要研究《红楼梦》。他对新版的《红楼梦》电视剧也有话说。来自加拿大的莫加男是多伦多大学的讲师,对民国时期的文学研究颇深,鲁迅、周作人、茅盾、沈从文、萧红,他都信手拈来。荷兰姑娘施露是一名自由翻译,曾翻译过刘震云、毕飞宇、徐则成等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山崎寿江是日本中央大学博士生,这次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最新动态和潮流倾向,她对中国80后、90后的作家特别感兴趣。
在经济方面,来自秘鲁的克劳迪娅·苏尼卡长期在秘中商会任职,尤其关注中国的基础设施公司在秘鲁的情况。津巴布韦大学政治系讲师何娜,将研究中国如何塑造了津巴布韦的经济和发展。
在政治方面,哥斯达黎加国立大学国际关系系教师西尔维娅,本次研修的课题是“中国在中美洲的国际政策与外交手腕”。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亚娜,着眼于中国当代的外交政策。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叶尔纳则希望理解中国的公共管理和公务员制度。
今年的热点课题当属“一带一路”。来自荷兰的吉姆是欧盟亚洲研究所项目合作主管,他的研修课题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评价中国政府如何渗入新丝绸之路农村经济”。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翁鸿鸣是一名青年作家,翻译过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作品,他本次专注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与其对文化播撒之大影响。”来自白俄罗斯的凯特西亚丽娜是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外秘,这位90后姑娘,希望探索现代中国青年的俚语。
7月6日开班仪式当天下午,作家王蒙将讲述《中国人与中国文化》。此后,3位不同领域的中国学者将为学员带来3场讲座。经济学家厉以宁将讲述《中国文化产业》、历史学家葛剑雄将分享《丝绸之路——历史地理背景和未来思考》。